重阳节前夕,单位安排我带队,组织退休、退线老同志到井冈山红色旅游。老同志兴趣很高,早早地起了床,有的一晚没睡,车子6点多钟出发,一路颠簸,下午4点多到达井冈山。车子一进入景区,满眼翠绿,虽是深秋季节,可井冈的绿出自天然,仿佛进入了一个绿色的世界、天然的氧吧。
一下车老人们一路的颠簸劳累,不见踪影,参观第一站是井冈山革博物命馆,通过参观对井冈山的斗争史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
第二天是最辛苦的一天,首先参观五龙潭瀑布群,一到五龙潭景区,走在深山老林中,先是拾级而下,老人们争先恐后,我走最后一个,生怕有掉队的,走了几百米下山路,看到了第一个瀑布——碧玉,有水自天流的感觉,真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碧玉潭的水清澄、凉爽、晶莹欲滴。老人们穿着红军装与碧玉合形,导游边走边介绍,1929年白匪军花2000块大洋买通了一个当地乡民(乡民实收700块大洋),乡民带领白匪军从玉龙潭瀑布偷袭上来,袭击了红四军医院,一百多名红军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全部被杀。走在这条路上仿佛看到白匪军进山时的脚印,仿佛听到了红军将士被杀时壮烈呼喊声,每行一步,心里都非常沉重,愿登黄洋界,听隆隆炮声,听胜利号声,不愿意走玉龙潭,阵阵阴风吹来,凉飕飕的连背都是凉的,感觉到红军将士的血在沿路滴洒,越往下走心情也越来越沉重,不想继续往下走,但责任在身,不得不随同前行,依次而下是锁龙、珍珠、飞凤、仙女四个瀑布,虽没有第一个碧玉的险,但各具特色,沿路返回时有的老同志走不动乘索道返回,有的坚持爬上山,八十二岁的张爹,身体很健康,坚持要爬上来,他身着老式法官制服,风扣都扣得很紧,爬一段休息一段,硬是爬到了半山,实在爬不动了,再坐索道上来,陈爹夫妇更是一路山歌,唱出心中的喜悦。接着到了红四军医院,虽是60年代重修的,但是古风古貌仍依稀可见当年红军的生活场景。1929年白匪军从五龙潭上山后对红军采取茅草要过烧,石头要过刀,寸草不生,片瓦不留,而现在留下的仅仅是井冈山的斗争历史、井冈山的革命精神。
上午的心情是沉重的,下午游黄洋界,当登上黄洋界时,上午的悲惨沉重一扫而光,“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巍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跑声隆,报到敌军消遁。”一上山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背涌毛主席的《西江月•井冈山》,参观了一炮定乾坤的迫击炮,看到了石头阵,壕沟阵地,红军营房。老法官李爹站在黄洋界上吟起了诗:“红色之旅匆忙忙,革命精神放光芒;黄洋界上寻踪迹,老夫撩发少年狂。”
接着到了大井景区看毛泽东,朱德的旧居,看到了井冈山的唯一三件原物:一件是毛泽东早晨坐着看书的“读书石”,我坐在主席曾经坐过的读书石上,搜寻诗人的灵感,有一种文思泉涌、挥斥方酬的感觉;第二件是一堵残墙,墙上千疮百孔,感受到当时战争的残酷;第三件是毛泽东旧居后由主席亲手种植的两棵长青树,两棵树相依相偎,象一对情侣,在1929年白匪军血洗井冈山时,幸存下来,实属不易,长青树与城墙相依相偎,相辅相存,当时树干被烧死,直到1949年枯木逢春发新芽,预示着新中国的诞生。1966年文革时期,树上生了虫子,怎么都治不好,树开始枯萎,直到1979年邓小平上台,树又不治而愈,现在两棵大树边上又长出了几棵小树,预示祖国繁荣昌盛代代相传。
第二天到了茨坪旧居,原是一个旧集镇,后变成红军办事处,铁匠铺,茅草街,打草鞋的,卖红军帽的随处可见,在小街上边走边寻思,这片被鲜血染红的土地,到处留下了红军的故事;五指山是第四套人民币百元大钞的背景,而成为最有钱的山,井冈山因红军在这里生活了两年零四个月,开辟了中国革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而红遍大江南北;它的绿——出自天然。
晚饭后,漫步在井冈街头,尽显大城市的繁华,又不泛山区小镇的宁静,寻觅着先烈的足迹,感悟井冈的情怀,井冈山的山是绿的,土是红的,情是纯的,感受万千,思念井冈,井冈精神将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