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数量不断增加,呈现出三大特点: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广泛,包括化工、机械、建筑、医药等方方面面,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行业和领域;技术问题越来越复杂;往往涉及处于科技发展前沿的新行业、新技术。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五庭以“三人技术组、五人合议庭”为载体,努力打造学习型审判庭,有力地促进了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工作和全院建设科学发展。
着力破解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难题
2008年底,二中院民五庭经过调研和摸索,尝试建立了“三人技术组、五人合议庭”审判模式,旨在以“集中技术类案件审判人员资源”为核心的司法资源集中的方式,给破解技术难题“下猛药”,从根本上打破制约技术类案件审判效率和质量的“瓶颈”。这种尝试和创新,在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中尚属首次。
与传统做法相比,“三人技术组、五人合议庭”模式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和优势:一是技术组三名人员集中解决技术问题,缩减了技术问题解决的周期,确保技术类案件当事人拥有的不再是“迟来的公正”;二是技术问题审理与非技术问题审理分离,提高了正式庭审的效率,解决了以往技术问题大量占用庭审时间又效果不佳的问题;三是技术组三名人员集中解决技术问题,提高了认定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此类案件的审判质量;四是“二次合议形成处理意见”、“二次核改签批裁判文书”模式有助于案件的准确认定和裁判文书质量的提高。
在应用该模式审理的“烤地瓜机”专利案中,技术组亲赴现场勘验机器设备,经过短短20分钟,即完成了全部技术比对工作,并通过拍照、摄像固定了产品结构。经过技术审理后,双方对案件走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原本情绪十分对立的当事人在法官的调和下,很快达成了调解协议。
着力促进法院人才队伍建设
民五庭11名法官中,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一半以上具有非法学专业背景,4人具有理工科背景。尝试“三人技术组、五人合议庭”审判模式,培养和发挥了知产法官的技术专长,并有利于总结和发掘法官解决技术难题经验。同时,民五庭还邀请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技术专家作为人民陪审员参加技术组,促进了专家和法官的交流、沟通,提高了技术组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
经过近一年的尝试,民五庭应用“三人技术组、五人合议庭”模式审理了37起疑难复杂的技术类案件,这些案件的平均审理时间仅为57天,远远低于此前的96.4天的平均水平。同时,应用该模式审理的案件无一件被改判发回,取得良好效果。
媒体在报道应用该模式审理的“五环标志喷泉”案时,称“与一般的技术类案件审理程序相比,该案2009年4月14日由技术组组织现场勘验,21日五人合议庭开庭审理,23日进行宣判,进展可谓神速”,并认为“五人合议庭”的庭审“程序十分清晰、顺畅、紧凑”。在应用该模式审理“穴位拔罐器”专利案后,当事人在感谢信中称“三人技术组、五人合议庭”“准确适用法律规范,注重证据分析,做到辩法析理,公正执法,体现了极高的效率和法律水准”。“三人技术组、五人合议庭”也被称为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加速度”。
着力打造学习型知识产权审判庭
“三人技术组、五人合议庭”审判模式改变了以往单兵作战的传统做法,群体力量和团队作战,增强了法官解决技术难题的信心,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民五庭还通过技术组成员适当轮换的方式,鼓励全庭法官不断钻研技术难题,提高司法能力,参与到技术类案件的审理之中。审判工作的创新发展,还有力地推动审判队伍向着“素质强、形象好、有成果、出人才”的方向发展。针对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特点,民五庭形成了“主动学习、创新工作、快乐生活”的群体氛围,“政治坚定、爱岗敬业、情系百姓、廉洁自律、内心和谐”五项要求深入人心。
目前,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职业能力,在民五庭蔚然成风。近年来,民五庭先后对新类型案件审判等20多个专题深入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成果,该庭法官在各种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文章310余篇,总字数达到四百多万字,周晓冰、冯刚法官出版了个人专著《著作权法适用与审判实务》、《知识产权案件热点问题研究》,全庭法官共同撰写的《知识产权法理与判决研究》、《经验与逻辑——知识产权卷》正式出版。同时,民五庭荣立集体二等功两次、集体三等功一次,被评为北京市法院先进集体、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先进单位、奥运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先进单位,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立为全国专利保护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