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半百的李完武同志是平江县人民法院安定法庭一位普普通通的审判员。1988年8月,他从教育战线调入平江县人民法院,分配到边远的基层法庭工作,在基层法庭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二年。二十二年来,他共经办案件近2100件,无一件上诉或申诉,无一例矛盾激化。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他共办理案件283件,年平均调解率达77.89%,受到当地群众的高度肯定,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泥腿子法官”、“平民法官”。他先后五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三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被评为全市“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获得“优秀裁判文书竞赛”三等奖,2008年被县政府记三等功,2009年被岳阳市中级法院记三等功,今年被评为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湖南省优秀法官”。
山区法庭工作环境恶劣,大部分群众不懂法律,在众多困难面前,李完武没有退缩,而是千方百计,迎难而上。因为他深深知道,公平正义始终是老百姓的渴求。在金龙法庭工作五年,在安定法庭工作十七年期间,他踏遍了辖区的山山水水,与农民朋友结下了不解之缘。田间地头,炕前灶边,都有他耐心宣传法律、细心化解矛盾的身影。
1991年7月,为了处理一起兄弟俩因争房屋厅堂发生斗殴的纠纷,他不畏炎热,步行40余里的山路,到当事人家里耐心疏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终于使吴氏兄弟握手言和,弟弟当场撤回了诉讼。当地群众说,要不是李法官及时来处理,可能还会闹出人命。2007年腊月,罕见的冰灾封锁了所有的道路,思村乡吉新村一起因民间借贷引起纠纷,矛盾愈演愈烈,双方开始发生斗殴。为了将这一纠纷处理好,尽管年近岁末,冰天雪地,他毅然与另一同事冒着严寒,拄着木棍,艰难步行20余里,到当事人家里对该案进行调解,当事人非常感动,被告如数将借款还清。2008年,一起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起诉到安定法庭,咏生乡周积武在吴光林经营的食品厂操作面粉机时不慎被机器绞断左手中指、无名指、小指,经法医鉴定为七级伤残,双方就赔偿问题协商未果,矛盾一触即发。李完武主动请缨办案,他数次奔波于原、被告之间,会同村组干部做了大量的化解工作,终于使双方的对立情绪趋于缓和。在庭审过程中,他依据查明的事实,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明确责任,终于使双方心服口服,达成了和解协议,吴光林当庭一次性赔偿周积武人民币4万元。
二十多年来,李完武同志始终以一个法官的要求严格约束自己,廉洁奉公,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他从不接受当事人的礼物和请吃、请钓。他对名利淡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主动挑重担,办难案,办疑案,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在安定法庭他送走了6位庭长,而他却仍留在法庭无怨无悔,默默地为山区老百姓奔前忙后。
老李的家并不宽裕,几间砖木结构的旧房,几件普通过时家具,上有年过耋耋的父亲,下有一子一女,妻子在家耕作几亩责任田,并且疾病缠身。特别是在距他家一百多里的金龙法庭工作时,无暇照顾年迈的父母和没有工作的妻子、儿女,在妻子的想象中,“嫁给法官原想挺好的,没想到当法官的妻子竞是这么难”。每谈到此,老李不免有着几分酸楚与愧疚。1999年2月,他的母亲脑溢血瘫痪,当得知母亲重病的消息后,他匆忙赶到家,在母亲的病床前,他是多么希望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在母亲的身边,多么希望用自己的孝心来报答母恩。然而,忠孝不可两全,在家里仅停留了二天他就赶赴自己的岗位。他母亲这一卧床就是二年之久,喂水喂饭,端屎端尿的重担只好托付给他的妻子。2000年11月,母亲与世长辞,在母亲的遗体前,他悲痛欲绝,这位在办案时刚正不阿的铮铮汉子流下了一行行热泪。
日常中的老李生活上是个清贫者,而精神上却充实而富有。他曾为拄着拐杖的盲人掏钱买过盒饭,为家境贫寒的群众送过棉衣,给生活困难而读不起书的孩子捐过款。2008年12月,他到安定镇青山村办理一起离婚纠纷案时,正遇上当事人的母亲病故,家里十分困难,见此情此景,他二话没说,与同去的同事按当地的风俗买来鞭炮,给死去的老人烧香磕头,并拿了400元表示悼念。当事人被感动得只知道一个劲地跪在地上连连磕头感谢,案件也随即得到了处理,当事人又重归于好。当地群众无不感动,说这样的法官确实少有。
在李完武的审判生涯中,他以人为本,亲民爱民,十分关心群众的疾苦,对群众的困难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帮在具体行动中。
2000年8月,为了解决平江县三市镇尧塘村的照明用电问题,上级扶贫单位拨给该村10万元和变压器一台。可是这个村的相邻村都争着要将变压器装在靠近自己的地方而发生纠纷。平江县三市镇政府领导请求法庭出面调解,老李主动接受这一任务,因当时道路不通,他只好顶着酷暑,跋山涉水30余里,到争议的地点进行察看和走访当地群众,并连夜召开该村的村民代表会,经说服做工作,确定了变压器的安装地点。当地老百姓说:“老李,要不是你来给我们村民解决这个纠纷,我们不知何时才能用电”。2010年3月,老李受理了一起赡养纠纷案。陈某因膝下无子,收养了其兄的一个孩子防老,谁知这个孩子长大成人后,不赡养二位老人,当地村民多次劝说都无济于事,陈某夫妻一气之下将收养的儿子告上法庭。老李接案后,主动和村干部联系,同时向当地群众调查了解情况。当他到被告家里时,老人的儿、媳反倒打一靶,说二位老人如何如何不是,还责问老人为何将法院的人请来,将老人看成仇人,尽管老李耐心做工作,细心开导,效果不佳。第一次失败了,老李并不气馁,三番五次地上门做工作,终于使老人的儿、媳回心转意,冰释前嫌,并答应每年给二位老人500斤口粮及1200元的生活费。一家人和好如初,二位老人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如今的他,已年过半百,长年累月的基层工作,风里来,雨里去,岁月早已在他的脸上划上了一道道深深的年轮。在基层法庭一直默默无闻地工作了二十多年,凭着一股迎难而上的勇气,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将一件件纠纷化解在基层法庭,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为维护一方的平安与和谐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无私奉献着自己宝贵的青春,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他是农民的儿子,他与大山有缘,与山区的老百姓有情,山里的百姓需要他,他也离不开山里的百姓,他与山里的百姓牢牢系在一起。
老马虽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正是这样一位朴实无华、名不见经传的法官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