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学研究 > 审判研讨
浅析农村基层组织在协助执行中的作用
分享到:
作者: 欧阳建新   发布时间:2010-11-08 11:32:01 打印 字号: | |
  基层法院有60%以上的执行案件面对农村,而目前80%的中国农村的状况是:经济基础落后,法律意识淡薄,宗族观念浓厚,外出打工人员较多。在执行过程中,一是财产线索难查,二是思想工作难通,三是稍有疏忽或言语不当,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受到围攻。2008年10月—2009年10月,被执行人为农村户口的,我们在金融系统查询了389人,仅两人有少量存款;在车辆管理部门查询了266人,仅32人有登记;在工商管理部门查询了205人,19人有登记,其中16人未年检。一案中,执行标的仅3千余元,执行员上门做工作16次。另一案中,被执行人家属鸣锣聚众,几分钟内聚集百余名家族成员,阻拦、抗拒执行。面对这样一个作为被执行人的群体,如何解决执行难这一问题,是基层法院执行工作的关键。一年多来,我们在理论上不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摸索出一条农村执行工作的新路子,即紧紧依靠农村基层组织协助执行,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农村基层组织成员威信相对较高,在村民中说话办事相对有分量

  目前,我国农村的村主任由村民委员会选举产生,村民往往会把自己信得过的、公正有能力的、能为村民办事的的人选举出来。这无形中就是一种威信,在村民中说话办事具有一定份量。依靠村民“信得过”的人协助执行,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009年底,在一起道路交通事故人生损害赔偿执行案中,执行人员3次执行未果,邀请村书记和主任参与执行后,书记和主任分别找被执行人及其父亲谈话,使之当场兑现2000元,并做好了剩余部分的偿还计划。村主任还要求其写了保证书,自己也在上面签了字。

  二、农村基层组织成员土生土长,熟悉社情,能提供有价值的执行线索

  农村基层组织成员生长在本乡本土,熟悉社情,哪家哪户情况怎样,哪家哪户做什么生意,哪家哪户有什么人在外打工,甚至连哪家哪户养了多少牛、多少猪、多少羊都了如指掌。依靠他们协助执行,请求他们介绍被执行人的家庭情况,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远比自己查找要方便捷径得多。

同样一起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执行案,执行人员“四查”无结果,被执行人36岁尚未完婚,家庭情况比较困难。在向村委会调查取证,准备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时,村主任提供被执行人曾在某某厂里打工,因厂子牵涉拆迁,打工人员工资尚未支付。这一重要线索得到证实,在厂里的配合下,被执行人的工资被冻结。

  三、农村基层组织成员具有处理村民纠纷的工作经验,协助执行点子多

  农村工作没有条条框框,没有范文,更不能循规蹈矩,其工作性质没有时间局限,没有地点界定,没有特定对象。村干部面对的有可能是村民之间的矛盾,有可能是相邻之间的纠纷,还有可能是乡村、村组之间的扯皮,他们长年累月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处理着这些不大不小、形形色色的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在协助执行中,能出主意、想办法,有时能出很有价值的点子。

在一起民间借贷案执行中,申请人因盖新房急需用钱,被执行人又因囤货在家拿不出现金,执行人员准备对被执行人的部分货物进行评估拍卖。执行中,村主任出了个主意:被执行人是油漆工,何不让他为申请人的新房做油漆。点子一出,执行员马上召集双方当事人协商,此案当即执行和解。

  四、农村基层组织成员希望通过协助执行、妥善处理村民纠纷,取得更高信任,提升自己的威信

  因法律意识淡薄,思想工作难做,村干部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在各类矛盾和纠纷中,村干部面对一些“我是修地球的,谁能把我怎样”的村民,有时也无可奈何。他们说,在有些人面前我们也说不起大话,没有威信。通过与村干部的交流,他们认为要在村民中树立威信,就要让村民觉得你有能力,能办事,能解决问题。

   在一起因燃放鞭炮而伤害他人案中,双方当事人同一村,且此案在诉讼前村干部已组织协调多次,未能解决问题。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人员执行多次无功而返,在与村干部协商中,村干部认为被执行人“无理、不给面子、要整整”。之后,村干部积极配合,在一娱乐场所,执行人员拘留了这个“有实力”的被执行人。三天后,村干部带着被执行人的家属及执行款来到法院,要求“放人”,考虑到社会效果,法院提前解除了拘留。后来,村主任说,这个案子于我们来说办得十分漂亮,既帮了申请人,又杀了某某的威风,一箭双雕。
来源:汨罗法院
责任编辑: 欧阳建新

下辖法院

平江县法院 岳阳县法院 华容县法院 湘阴县法院 临湘市法院 汨罗市法院 岳阳楼区法院 云溪区法院 君山区法院 屈原管理区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