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
——霍姆斯
第六期法官培训班开班至今已有半月之久, 七月十七日下午安排的是模范法官经验介绍,那些出现在文字中的模范法官竟出现在我的面前,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
(一)
在七月十七日之前,每个授课的法官都是精神抖擞地出现在讲台上,让坐在台下的我也有了非分之想,要是有一天我也能这样坐在台上就好了。可是,这一天,我突然觉得有点哀伤,因为我看到了背有点佝偻着的杨宗文法官缓缓地走向讲台,大家的掌声似乎都弥漫着心疼。
理科出生的杨法官,1992年通过初任法官考试后进入郴州北湖区法院,1996年成为一名法官。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发现自己的腰有点疼,但是他并没有在意,而是坚持工作,直到实在熬不下去,到医院一查,才发现是强直性脊椎炎。当时的他很难抉择,他才32岁,一面是刚刚起步的工作,一面是需要卧床休息的疾病。不甘心被病痛打败,他毅然选择了继续工作。他说这是一种慢性病,虽然看起来跟普通人差不多,但是很疼。他平静的声音,仿佛在讲述着别人的事情。从1992年至2012年,他一直奋斗在刑事审判一线,在基层法院的人都清楚,刑事审判庭工作的辛苦。一年400多个案件,基本上都是上午和下午都要开庭,周末晚上也都是在写判决书中度过的,常人难以想象他忍着怎样的痛苦进行繁重的刑事审判工作。那些疼痛的日子,就像过去的云烟,他毫未提及。看着他已渐驼的背,想着年近父亲年纪的他承受着如此的痛苦却坚持工作,只为了自己肩负的责任。而自己,却因为偶尔的加班而牢骚满腹,觉得自己受了很多委屈。原来,我太爱自己,以为责任只是嘴上的漂亮话,一旦要落实到行动,就成为“行动的矮子”。
在他看来,接受过正规的法学教育的我们何其幸运,而他要边学边进行审判工作。在他的经验介绍中,讲得最多的就是学习,甚至称之为“笨鸟先飞”的方法。理论学习、案例学习、庭前阅卷、审后阅读笔录及详查法律法规等是他想和我们分享的经验。庭前阅卷是一个重要的程序,有一个上诉案件发回重审,开庭前他将各个被告的陈述进行仔细的比对,找出其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等到正式开庭时,被告人如他预想般地翻供了,但因有充分准备而没有措手不及。经过两天的庭审,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将证据不足的罪名不予认定,而对仅有被告供词却没有证据佐证的罪名予以认定,当事人心服口服。
他说我们接受的法学教育,不用像他那般仔细研读法律条文。只是太惭愧,在过了司法考试之后,我已经好久没有碰过法律条文,不是没时间,而是有太多借口,总觉得到正式审判的那一天,我什么都会的。这是多么愚蠢的想法。一个从事刑事审判工作二十年的资深法官都在坚持学习,我有何资格认为自己多学了几年就拥有了足以办案的法律知识?学习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永远持续地过程,而不是一本学历证书或者法律职业证书。所以,放弃学历的优越感吧,那已是过去式。
他坐在那里,就是一种激励。疼痛不能打垮的就是意志,疾病不能破坏的是信念。崇尚学习,不断学习的精神让杨宗文法官以惊人的毅力努力工作,为湖湘法官作出表率;公正审判、司法为民是他手中沉甸甸地责任,他只为践行这一承诺而辛勤工作。
(二)
相比杨宗文法官,怀化中院民一庭副庭长杨荣法官司则显得年轻得多。但是杨荣法官是民事一线的法官,在民事庭任书记员的我,深知民事庭的法官不如刑事庭的法官那般威严,老百姓甚至觉得法官就像个“居委会大妈”。每天跟离婚案件、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等打交道的法官,跟老百姓讲法律不一定就能解决问题。所以,在看到如此年轻的杨荣法官能坐在这里给我们讲课,我能够感受到她的用心与辛苦。
公正、和谐与多赢是杨荣法官信守的审判原则。为此,她举出自己主审的案件加以说明。如邵怀高速公路人身损害赔偿案,当时邵怀高速公路尚未开通,一面的司机拉着两个乘客在半夜12点上邵怀高速公路,与一辆送饲料的货物司机相撞,面的司机与一名乘客当场死亡,另一名乘客受伤。两名死者各有一名年仅两岁的小孩,而货车司机仅二十多岁,刚刚结婚,也有一名一岁多的小孩。如此惨祸,让人闻之无不悲伤,而因为邵怀高速公路尚未开通,建设方认为己方不承担责任,案件也不属于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保险公司也认为自己不应承担责任。杨法官称一拿到这个案子,就决定尽力在法律框架内进行调解。因此,她将邵怀高速公路公司老总、保险公司等相关人员请到法庭,将死者的两个孩子也请到法庭……看到年幼的孩子,所有人都于心不忍。最后,连毫无责任的饲料厂老板也出了两万元,事情得到很好地解决。她反复强调,吃亏在明处,让步在明处才能让当事人感受到公正,让当事人都满意审理结果。
民事工作难,难在它都是小事,却容易酿成大祸。许多当事人都因为举证不能而败诉,心中不服,这时法官该做什么?如果认为判决结案事情就得到完满的解决,这很容易造成案结事未了的后果。杨荣法官一直说多讲一点话,多做一点工作就能找到矛盾的根源。可是,我却很疑惑,言多必失,如果当事人揪住我说的话的小辫子怎么办。似乎为了解答我的疑问,杨荣法官说到与当事人的关系时,法官的态度应该是不卑不亢,淡定从容。可能2005年开始办案的她,太了解我们想的是什么。她说办案有一个过程,不要害怕。她也是从一个最初跟当事人说话都发抖一直走到今天。回想自己,在一次庭后,律师说我不能坚持真理,我就觉得自己犯了很大的错误,现在想来,如果有错,就应该找出错在哪里,没有错,就可以从容地跟他说,我坚持了真理。
一个下午,两位杨法官,分别处于刑事、民事一线,却用自己经历反复提醒我们,多学习,多思考,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严谨处理案件……他们传授的每一个经验,都是在递给我们一个接力棒,希望我们能将中国的法治精神传递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