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洞庭湖边土生土长的农家女, 上世纪90年代初,下岗后开始创业之路,一路荆棘艰辛,如今功成名就;她是一个普通农民,却将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引入农村,建成了大型的生物基因工程实验室;她带领农民科技种田,为农民开辟增产增收渠道,成为当地现代农业的领军人物;她始终关注农村,五年间提了90多条涉农建议;她生活在小农村,却做出了一番大作为……她就是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屈原区风凰乡风凰村村委会主任杨莉。她是农民代表,她为农民代言。
◆艰苦创业 宝剑锋从磨砺出
1992年,25岁的杨莉从屈原农场一家企业下岗。彷徨一年后,她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将自己的住房抵押给银行,贷款6万元在营田镇租了一个小门面开始做起了生意。
创业之初的艰辛,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料。
为了多接生意,她只能尽量拉长营业时间。每天吃住在狭小的店里,天不亮起来摆货,天黑好久才收摊。有好几次她都快坚持不下去了,但想想已经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又咬牙继续往下走。就这样,凭着比别人多吃得一分苦,多坚持一阵的韧性,生意渐渐有了起色,后来,她的生意越做越大,店里的商品也越来越多,“恒源祥”、“海尔”、“五粮液”等知名品牌都与她有了合作,她靠着产品质量过硬、服务态度好挣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杨莉没有沉醉在“小富即安”的温柔乡里,她有更大的理想和目标。
1994年,她的鸿天楼超市开业,成为屈原首家商业超市。此后的十多年里,她的超市不断发展壮大,已在当地开了多家连锁店。
进入21世纪,她又瞅准了农村的大好前景,开始在小农村大展拳脚……
从下岗到再就业,到开办几个大的企业,杨莉凭着自立自强的性格,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创业路上,一步步磨砺成一个自信敏锐、精明能干的女强人。
◆开拓创新 现代农业领头羊
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杨莉深刻意识到,传统农作方式下的传统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低下,很难真正让农民富起来。
她思索着怎么才能帮乡亲们改变现状,过上好日子。
她筹措资金建起了农民书屋,自费从农科院购买了大量科学种植的书籍、光盘等资料,还给书屋配备了图书管理员、学习辅导员,配置了彩电和DVD,给不识字的农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她多次组织农民到她的基地参观培训,还自费选送一些年轻、知识水平较高、思想较上进的农民去江西、湖北等地学习先进的观念和技术,回村后传授给当地村民。
2010年,杨莉在屈原成立了洋利农民粮食专业合作社。积极推广“大棚育秧、机械化插秧”。但由于农民思想顽固,新的生产方式很难得到认同。她不辞辛劳走村串户做宣传,但得到的还是十分排斥的回答。
2011年,大棚育秧在当地试点成功。
2012年,她又投入近百万元,从省农科院购买优质杂交良种及钢架大棚、地膜、营养土、育秧软盘、喷灌设施等,将秧苗培育好,再免费分发给农民,并用机械将秧插好。
当看到大棚育秧的可喜势头时,“啧啧”赞叹声不绝于耳。大家一方面被新的种田方法所征服,一方面为杨莉真心实意为村民办好事感动。
2012年6月,一面“科技兴农谋发展,回报社会利乡梓”的锦旗在河泊潭村数十名村民的簇拥下送到了凤凰村委会办公室。村支书宋吉明喜滋滋地说:“以前种田都是面朝黄土背天,弯腰驼背几千年,如今育秧插田都是机械化了,搭帮政府,搭帮杨代表,我们要丰产丰收了。”
在“一村一品”的思路下,杨莉还创办了苗木农民合作社、红薯农民合作社。合作社实行订单农业,共带动476户农民2万余亩种植面积。科技种田、科技兴农之光开始普照屈原大地。
为实现农业集约化、产业经营化,她成立了专业从事植物种苗研发、生产、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海泰博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租赁了凤凰村过去无人问津的2000多亩荒山荒滩建立了生态农业示范园,种植林木植物、珍稀花卉、中草药材、有机蔬菜等。建成了一期占地4000平方米的生物基因工程实验室,聘请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遗传学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齐力旺研究员担任技术顾问,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
整个项目流转土地3800亩,实现生态产业面积3万亩;建立生态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个;农民转化为生态产业人员,解决就业2000人。为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带动一方农民共同致富。
◆富而思源 仁者爱人天地宽
富而思源,杨莉时刻不忘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不忘用自己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下岗职工、寒门学子、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是她重点帮扶的对象。她用大爱滋润着一块块心田,用行动展示着农民代表最朴实的情怀……
她在自己的企业安排500多名下岗工人和100多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还先后垫资200多万元,帮助100多名下岗工人自立门户做生意,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村民的收入提高后,她又开始谋划起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她在村里积极倡导人人争做“文明村民”,每年都组织村民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致富带头人”、“卫生模范户”等活动。
她以文化广场为阵地,成立了一支100多人的业余文艺宣传队,每到农闲和节假日,舞龙玩狮,形成了健康、文明、和谐的农村新风尚,有力推进了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她资助过的寒门学子遍及各个乡镇。
2004年8月,屈原区琴棋乡的吴平,考取了南京航空大学,因父母多病,家境贫窘,无钱赴校就读。杨莉知道后立马赶到吴家,拿出足额学费给吴平,又给他购置了全套行李和学习用品。同时,承担了他上大学期间的全部费用。两年后,吴平的弟弟吴汨考取了东北大学。杨莉又到吴家,像当初资助吴平一样资助吴汨的学业。如今这对兄弟已大学毕业,相继在南京和上海工作,每逢回家探亲时,总要来拜访资助他们上大学的恩人杨莉。
2010年8月18日,杨莉为区里20名考取大学而家庭困难的农家子弟进行捐赠,逐个上门每人送上5000元学费及生活用品,勉励他们努力学习,争取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田满新夫妇是村里的五保户,一次下大雨,屋子漏得满地趟水。她得知后,马上将老人接到自家住下,还出资将老人的屋子维修一新。她还主动照顾好两位老人的饮食起居,遇上出远门办事,总要叮嘱家人照顾好老人,多年来从未间断。田爹夫妇逢人就念叨:“莉伢子待我们就像自己的父母,怕是我们前世修来的福呢。”
这些年来,杨莉每年用于公益事业的投入不少于20万元。
◆民间疾苦 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洞庭湖区,“专业捕捞渔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些渔民长年漂泊在洞庭湖上,成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天吊户”,生活极为困难。从小生活在湖区的杨莉特别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
2007年6月,杨莉到洞庭湖区调研,当她走进一户渔民家庭,了解到全家7口人不分男女吃喝拉撒都挤在一条不到12米长的渔船上时,竟差点掉下泪来。调研回来后,她一直感觉特别不安,想着一定要尽自己所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2008年4月,刚从全国两会归来的杨莉开始了更深入的调查走访。一有时间她就进湖区,入渔船,经过几个月的调查走访,手头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写出了《关于湖区渔民上岸安置和解困工作的建议》,引起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2009年,湖南省委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解决洞庭湖区捕捞渔民生产生活困难的意见》,并把洞庭湖区捕捞渔民解困工作纳入当年“为民办实事”考核内容。当地政府在岸上给渔民们盖房、置办家具,渔民在岸上有了自己的家。
2010年春节,当杨莉再次到渔民新村调研时,渔民们都拥了上来,推举出一位毛笔字写得最好的老人写了封感谢信,信上密密麻麻地签了60多个名字。
2010年,她把渔民们的感谢信带到全国两会上。 2012年,她在全国两会上建议继续搞好上岸定居渔民生活相关的政策扶持工作。2013年,她将22名渔民自发写给总书记的邀请信带到了北京。
因为多年来持续关注渔民的生产生活,数十次深入渔船调研,她被渔民们亲切地称为“上岸渔民代言人”。
同时,她还特别关注洞庭湖的生态治理,向国家提出了加大洞庭湖生态治理,建立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建议,如今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作为人大代表,就要时刻关注身边百姓的疾苦,及时帮助他们。”杨莉说。
◆注重调研 代表联络汇民声
作为农垦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始终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为民代言,为民解难”是她履职的准则和宗旨。为了提出含金量高的建议,杨莉和部分代表一起,组建了“人大代表之家”。
人大代表之家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沟通平台。每月座谈一次选民,每月走访一个贫困对象,每二个月搞一次调研,每季度提一件建议或批评意见,每半年为选民办一件实事,每年牵头组织一次代表活动。通过这“六个一”活动,代表们能真实地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有效增强了所提建议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
五年间,她向全国人大提交建议和意见119条,涉农建议就有90多条,有6条建议被全国人大列为重点建议。
2009年,当她了解到家电下乡政策中涉及的受众具有片面性时,就及时向人大提出《关于加大对家电下乡力度规划完善家电下乡工作的建议》,让以前没有享受到家电下乡政策优惠的渔民、林农、菜农、棉农、城镇下岗人员能得到实惠; 2010年的《关于修订<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重点监管农村化妆品卫生的建议》、2011年的《关于疏浚河渠,切实解决新农村建设水利难题的建议》、2012年提出的《关于修改<森林法>让森林经营市场化的建议》等都被全国人大列为重点建议。她还提出了许多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民生息息相关的建议案,如:《关于解决农村公路养护难的建议》、《关于加快农村电网改造的建议》等,因为她提的建议质量高,几次被全国人大列入重点建议,参加两会时,很多代表都笑称她是“明星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