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再观《雍正王朝》,感概更深一层。
康熙晚年,从朝廷王公大臣到地方官吏,“借”国库饷银成风,国库亏空。康熙帝倍感问题严重,虽大力查处,终因年老力衰,半途而废。
雍正继位后,励精图治,从清理亏空国库开始,整治贪官污吏。时隔半年,有奏章报:山西各地官吏半年内全部归还所借国库银两,国库充盈。
雍正大喜,连夜赶制一块“天下第一巡抚”大匾,第二天早朝时,在满朝文武大臣面前极力褒奖当时的山西巡抚诺岷,还准备通令全国,号召向诺岷学习。
又有大臣谏:几十年顽症,半年治愈,此事蹊跷。雍正顿感在理,便差河南巡抚田文静前往查实。
田文静面君接受训示,雍正只给了三个字“要实话”。
田文静在图里琛的协助下,历尽千辛,查清了山西巡抚诺岷“借银冲库”的事实真相。
原来,诺岷为应付朝廷检查亏空的国库,从山西各地富豪手中,借了二百七十万两银子充斥国库,并非各地官吏偿还给朝廷的借银。诺岷被治欺君之罪。
此事不说忠臣敢谏,不说田文静廉洁奉公,单说雍正帝的“要实话”,就很能耐人寻味。
按理说,让事实说话,天经地义。雍正为何要特派钦差大臣,并面授?至少说明雍正已感觉到两个问题,一是难说实话,二是难听实话。朝臣之间虽结党营私,尔虞我诈,但彼此阿谀奉承,把好事夸大坏事化小。
金字塔和喇叭筒式的失真舆论危害不浅,误国误民。某地在检查维护加固村办校舍时走过场,没有对危房进行维修加固,在上报材料中说成没有危房,结果发生事故。处理事故又不及时不到位,造成了民愤,汇报时,又把民愤说成“小疾”,结果引发一场群体性事件。
不说实话,不讲真话,一是导致上层决策失误,二是导致社会思想混乱,三是导致人们麻木不仁。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假话说多了,人们自然不会相信你的真话。
如何杜绝金字塔和喇叭筒式的言论失真,一是贯彻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倡导务实作风。二是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要深入基层,听群众说话,到现场察看。走基层时,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要陪同。如此双管齐下,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才不会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