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过世后,常接母亲来城里小住。因多年当兵在外打拼,未尽奉养之道。父亲的去世让我思念多年,又在思念中点点滴滴地追悔,在追悔中发誓将双倍之爱寄于母亲,绝不行母亲百年之后的愧悔之事。
母亲到来之后,家里改变了一些饮食习惯,餐桌上荤多素少,且熟烂,小孙女又极其孝顺,餐餐往奶奶碗里堆满荤菜。儿媳话语不多但照料甚周,母亲需要的一应俱全,尤其母亲爱吃的芝麻豆子,分类装好,放在母亲顺手的地方。母亲在家里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然而,母亲每次住不了十天半月,要么催着回去,要么小疾不断。我问母亲,是不是不习惯,是不是我们哪里做得不好。母亲说都不是,但执意要回去。
母亲在身边时,下班回来喊声妈,然后煮饭做菜。母亲回去了,妻子下班又迟,进门黑灯瞎火的,少了许多“家”的感觉。拿起电话接通母亲,便说明天来接您,母亲每次都推说过几天,心里有些纠结。由此,进门给母亲打电话,便成了习惯,简单问问母亲身体好不好,然后“汇报”自己一天的“大事要事”,母亲听着开心。
说来也巧,母亲回家后,每周去看望时,发现母亲的气色和身体一次比一次好,心里更纳闷。寻思着问问相邻找找原因,便去了堂哥家。说明事由后,堂嫂说,听你母亲陆陆续续说过,大致如此:年纪大了,吃多了荤菜不舒服,孙女的孝心又不好拒绝;晚上睡不好,天亮时睡着了,儿子七点上班又叫醒打招呼,告知早餐吃什么;一天到晚什么都不让动手,当客人待;儿子出门时,生怕儿媳照料不周,左交代右交代,搞得儿媳不高兴,嘟哝“又不是三岁小孩”。堂嫂每说一件事,我都回忆,确实如此。
心中有数,无大过,好改。我跟母亲说,妈,最近家里事多,孩子晚上没人管,想请您陪几天,您看...不想母亲十分爽快答应。说今天就去,莫委屈了孩子。
交代孩子如此如此。早上把母亲的早餐准备好,放在厨房显眼的地方便出门。每天晚饭后和妻子骑着山地车到处转悠,落个轻松,也不再“早请示晚汇报”。母亲自己的衣服,中午我们娘俩的碗筷,由母亲动手。
母亲似乎看出端倪,我说就想接您来住住,还说了父亲在世时留下的遗憾。母亲道,我儿没有遗憾。我说,大堂哥去世那天,父亲蹬在竹林子里,我喊父亲来房里坐,父亲没吭声,我又送板凳给父亲,父亲横:莫管我。我不解,说蹬在这里像什么。不知父亲那天怎么了,说嫌我老了是吧,我又不要你养。一句话噎得我半天没反应,我提高嗓门:您怎么能这样说。父亲起身走了。
母亲安慰我,说你父就那脾气,你不是不知道,经常发无名火。可是,父亲没给我留下解释的时间啊,母亲。想着那件事,我悔青了肠子。
平日的中午,我们一家三口都在单位食堂就餐。母亲要我跟往常一样,中午莫回来,难得跑。我说,妈,食堂生活不好,吃不惯。娘知道你的心思。妈,您经常告诫我们:檐水滴滴落原处。母亲笑笑。妈,现在多给您端一次饭菜,您百年之后,我会少掉一滴泪。
这次,母亲住了两个月。直到放暑假,母亲实在经受不起空调器的凉风,老家又凉快,才送母亲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