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达与执行是两项重要程序,送达关系着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否得以保障,执行关乎着权益人的权利能否最终实现,两项程序既体现司法为民也关乎司法公正。然而,在现实的司法运行过程中,两项程序常常面临诸多阻力,在确保执行率百分百,确保送达便民高效的司法目标下,解决好送达难、执行难问题是走出司法困境的有益尝试。尤其,对于派出法庭而言,在有限的司法资源下破解送达难、执行难问题无疑对于基层法治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送达与执行的困境在派出法庭更为凸显。一方面,派出法庭司法资源有限,案多人少成为现实,法官不仅负责审判,也参与送达与执行,执行力量分散,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兼顾每个个案,即使周末执行亦难化解办案压力;另一方面存在部分当事人逆反心理,尤其案件被告。同时基层法治环境的不充分、当事人薄弱的法律观念及待提高的司法公信力,诸多因素加剧了送达难与执行难问题。
缓解送达与执行压力应寻根溯源,多措并举。其一,要着力提高司法工作人员业务技巧。有条件、分步骤的对司法人员进行定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与考核,尤其派出法庭,应切实提高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派出法庭的业务指导,对当事人的心理掌控及可能面临的风险防范与自我保护,夯实队伍素质,使之更能灵活的应对复杂的局面。其二,提高人员配备,充实队伍力量。一方面要根据案件数量,合理分配司法工作人员,充分实现司法人员的最高效利用与最科学配备;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充分发挥制度的优越性,用制度的优越性来充实队伍力量。其三,加强与政法、综治、司法、信访等部门的联动,根据基层区域和人口数量划分有限片区,针对重点、疑难、复杂问题与特殊群众有针对性的进行普法、释法活动,增进与群众的交流与信任,提高司法的公信力,从源头上解决累诉、送达难、执行难等问题。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唯有建立好长效机制,法治的阳光定能照进寻常巷陌,构建起安居乐业、长治久安的基层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