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算是一个承诺,因为朋友说弄不清纷繁的历史,想让看上去很喜欢的历史的某人简单地扫盲一遍。应承这活儿的时候正当年少轻狂,但懒懒散散又兼带些自知之明,于是,一直没有开动起来。最近,忽然有那么一丝意动,当然,说不起渊博或是学有所成之类的话,只是兑现承诺的意思。想起当年夜聊之时,那无忧无虑的光阴啊,忍不住稍微的忧愁一下——兴许也与天气有关,简单的小幸福总是不经意溜走,回首之时,一片昏黄的美好,大约,这就是历史。
正文:从哪里开始呢?这是个问题。地球已存在了46亿年,大约500万年前,人类的远古始祖开始向着如今的式样演变,这中间纠结了多少物竟天择的残酷血腥和机缘,已很难去考究,作为后人的我们,也只能从泥土深处历经巧合保留并冒出来的碎骨烂石头里领悟出些许真假相杂的“可能”。
人类初始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表达能力应该和鸡鸣狗叫差不多水准,更遑论文字,所以,今人对那个时段的认知,绝大部分基于生物学、化学手段的分析结果,那个时候的人类,恐怕只能当作“是人”去看待,而且仅仅“是人”。至于历史的话,原始人类每一天的生活,多半也就是磨石头或想想怎样把石头弄得更趁手,而后去追杀猎物或者被猎物追杀,终日为生存而奋斗着,间隙的时候可能在懵懵懂懂的状态下完成了种族的延续,大约、或许、可能就是这个样子的,简单小生活,持续了数百万年,兴许更久。
对远古始祖甚或原始人类的认识,也就只能这样了,何况生物学家或动物学家抑或别的什么家过去现在肯定将来都还会继续研究下去,那是个扑朔迷离的时段,简单又不可思议。 讲述历史还是要从有根有据的年代开始,没有文字记载至少也要有稗官的支持,所以,思来想去,还是从黄帝那时候开始好了。
话说古猿历经数百万年终于来到了人类的时段——具体分割线不明,也开始有了“一家人”的朦胧理念,不再长得像就手拉手好朋友一起打老虎吃野菜。按时间来说,大约十至二三万年前,即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原始人玩着打制石器、舞着鱼叉、拈着骨针,缓缓地步入母系氏族社会,小朋友从来只知其母,不问或者问了也不会知道父亲是谁。
随着时光飞逝,在1.8万年前的样子,人类摸索出了石器的磨制方法,武器越发先进起来,又渐渐鼓捣出了陶器、青铜器,农业及畜牧业也慢慢成型。于是,体力活越来越显得重要——很多人是这么断定的,男人的社会地位随之一升再升,当升无可升的时候,终于压过了女性,人类社会进入父系时代。
黄帝,作为炎黄子孙的祖先,在父系时代的中晚期碰巧又必然的出现了。
好像没人考究过黄帝为什么会从一个区域型部落首领口口相传着就成了整个民族的先祖的。依照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的嫡系动物类始祖该是猿,再往上追溯,估计能够搭上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那个单细胞——万物皆由其而来。总之,种种迹象指明,黄帝不是炎黄民族的第一人,至于他为什么能从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多半只好归结为天意如此或时势造英雄。
黄帝不是他的姓名,而只是因为他“以土德王,故曰黄帝”——即应土运而王天下,土是黄色的,故而称黄帝——很怀疑这是后世“木金水火土”五德之说的攀附之辞,说白了,就是一个尊号或者说谥号,跟汉高祖啊唐太宗之类的差不多。
史书记载,黄帝父亲是有熊国的国君少典,母亲姓?名附宝,当然,也有人说少典不是人名而是国名,总之是笔糊涂账。无论如何,《史记》上小迁说黄帝姓公孙,名曰轩辕(取这个名字只因为住在“轩辕之丘”),姑且信之,不然会纠结不清,一切只怪没有信史,猜来猜去总是越来越玄乎。 黄帝的出生很有点意思,他的母亲?附宝女士莫名其妙跑到“祁野”——野地里,看见天空中北斗星那一块在闪电,于是“感而怀孕”,二十四个月后在寿丘(曲阜东北)生下了黄帝,当然那个时候他应该叫公孙轩辕。但凡有点儿常识的人,都会觉得这事有蹊跷,如果看到闪电就能“感而怀孕”,那么世界上还要男性作甚么呢?也早已有人指出历代帝王显贵出生时的异象均为后人——也不排除当事人自己——附会而成,其作用无非让大家相信天人感应或天生贵贱之类的鬼话。
如此一来,就需要大胆的想象——考证恐怕是比较难了——历史的真相可能是黄帝的母亲大人背着老公出去和人幽会,“碰巧”天阴沉沉的,途遇大雨造成晚归(那时候应该还没有发明雨具,所以只好躲雨),至于是北极星方向有闪电呢还是其他什么方向,也只有当天的闪电自己知情了。 史书上说黄帝出生后“神灵,弱而能言”,又“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一言以概之,即聪明伶俐温厚敦良,该有的美德都有了。长成之后,黄帝继承了祖业,在管好部落内部事宜的基础上,他完成了一生最大的功业:打败炎帝和蚩尤,从而“抚万民、度四方”。
小时候念书到这里总会有点奇怪,为什么黄帝打败了炎帝、蚩尤就成了我们民族的祖先了呢?而失败方炎帝竟也凑了一脚,让我们成了炎黄子孙而不单是黄帝子孙,相当的让人费解。稍微琢磨了一下,悟到黄帝挺像秦始皇嬴政,不过仰仗祖上数辈的累积,完成了中原大地上最初一次的大一统而已。
原始社会演进到父系时代,族群部落的观念越来越根深蒂固,在优胜劣汰的无情竞争中,强悍的部落越发壮大,到黄帝时代,中原大地上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部落。这就像春秋战国经过几百年的兼并战后只剩下了七国,在利益和渐渐膨胀起来的野心驱使下,部落之间谁都看谁不顺眼,都窃窃以为这大地该当属于自己的部落,于是,兼并战开始。
黄帝部落就像秦国,时刻睥睨着天下,恐怕气焰也挺嚣张,而炎帝部落则可能像楚国,蚩尤的话,充其量是战斗力彪悍的赵国(这样一来似乎又牵扯到战国的历史,权且看着,容后详禀,赘言一句,秦楚是超级大国,赵国军事强,综合实力略逊)。领导者的优劣是造成六国归秦结局的重要因素,而第一次“一统”由黄帝完成,其因由也与此同。书上说“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可见炎帝部落——该叫神农部落,首领姓姜——本来也很强大,有号令群部落的能力,但领导者能力有限又带兵无能(这个领导者就是炎帝,也不排除数代累积起来的无能),造成部落综合实力下降,整体声望下滑,黄帝带领的部落抓住时机,该打的打,该灭的灭,从而“诸侯闲来宾从”——都来当小弟。
虽说炎帝部落式微,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实力仍不容小觑,当然不会呆看黄帝坐大,而另一个部落脾气火爆的首领蚩尤,更是不把黄帝放在眼里。于是,终极pk拉开序幕,三次火并之后,黄帝部落打败了炎帝部落,没过多久,干掉了蚩尤,终于,天下归一。
一直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说法,可是炎帝作为战败一方的首领,仍然被作为民族始祖记载在册,追根究底,恐怕因为炎帝部落终究是“超级大国”,黄帝只能打败它,却不能像蚩尤部落一样消灭它。 蚩尤应该是个精力旺盛、战斗力强又很有志向的年轻头领,甚至可能有些暴走族的倾向,在把部落搞得有声有色之后,不顾一切地向事业如日中天的黄帝发起挑战,亲自上到第一线,然后很不幸的挂了,他的部落也因为整体实力较逊,未能逃脱被兼并的命运。
而炎帝则可能是位养尊处优的大少爷——有如后世“养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守成”之君们,坐拥着祖辈留下来的“家业”,一直觉得“俺们部落天下第一”,无法看清纷争的实质,也没有好好训练手下儿郎,等到一个个部落“咸归”黄帝时,炎帝开始发慌、烦恼甚至抓狂,进而发动战争。可惜,上天眷顾的是打有准备之仗的人,前方溃败的消息传来,炎帝无计可施之下,多半像后世的亡国之君一样,失魂落魄地领着妻小出来投降——兴许那时候还不流行蓬头垢面袒胸露乳然后手被反绑着跪在大门口投降的方式。碍于以德服人的原始信仰,以及当时相对落后的文化、医药水平,黄帝想不出冠冕堂皇或不动声色弄死炎帝的方法,再加上炎帝部落实在很难一口吃得下,几经思量,黄帝决定结盟,随便丢给炎帝一个二当家的虚职,美女美食地供奉着,从而兵不血刃地收编炎帝部落,坐稳中原第一张“第一把交椅”。 既然黄帝成了始祖,后人便把一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统统堆到了他身上,一方面有益于拔高其形象,另一方面也省去了诸多考证的烦恼。
打完仗的黄帝就开始了和上古时代诸位君主一样近乎完美的执政年代,无非百姓感恩戴德,着实乏善可陈。
有关黄帝传奇一生的终结呢,普通的版本是说他“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一岁”。即便在当今这个医学昌明的时代,活过百岁的人都属罕有,作为一个文明初萌时代的人类来说,黄帝能活那么久?值得强烈怀疑。而不普通的版本,则说黄帝得到了一个叫广成子的神仙的点化,制鼎炼丹,乘龙而去,美好美妙却不可信。
炎黄子孙的历史从此开始,至于这之前伏羲、女娲之类的传说,且不纠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