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多次打电话辱骂我,在村里造成很坏的影响,她一定要向我道歉,还要把道歉书在村里张贴500份”李某大声道。
“我没有,那是打错电话引起的误会”被告辩称。
“被告还拿板凳打的我进了医院,做了鉴定的,我有证据”原告厉声道。
“当时在推撞过程中可能有碰伤原告,但是并不是很严重”被告的声音明显小了下来。
这正是鲇鱼须法庭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件的调解现场,看上去好像是一起事实清楚、案情简单的纠纷,看着被告一边是身形瘦弱的老人,原告一方是身强体壮的中年妇女,怎么也难以相信一位年过六十的老人会打伤对方以至去了医院。身为庭长的徐芳知道这件案子不像表面的这么简单,在接下来的过程中,详细询问了双方打架谁先动的手、双方身高体重、影响等等。结合先后两次亲自去往村里向左邻右舍了解的情况对比,做到心中有数。
先是从双人的叔侄辈亲戚关系入手,就事论事,“你们两人既是沾亲带故又是邻居,正是低头不见抬头见,过去的恩恩怨怨没有必要堆到这次事件上面来,不如就此言和”。原、被告不为所动。“被告也确实对原告造成了一定的身体伤害,导致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徐芳道。被告点了点头。
“这次的事情我也向村民了解过了,村民大部分都记得不清楚了,只知道你们吵了一架,而且今天也没有村里人来旁听,再纠缠下去意义也不大,不如由被告赔偿原告一些医药费了解此事。”原、被告明显动摇了,最终由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200元,双方握手言和。
“派出法庭经常要处理此类的邻里纠纷,细心观察、耐心询问、对事不对人是解决纠纷的不二法门,群众无小事。”徐芳说道。诸如此类纠纷案件标的不大,多是双方为了争一口气而闹上法庭,只有准确把握当事人的心理状态、找到突破点,正确疏导才能化解矛盾、息讼止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