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小疾,需回家陪护,一下班,便携妻儿一同奔赴屈子祠老家,来到母亲身边。
二十多年的光景都生活在部队,很少归家。在法院上班这么些年,也很少在老家留宿,与母亲单独相处的机会就更少了。
父亲在世时,母亲身体健壮,子女们一般轮流回家照看照看即可。父亲去世后,母亲身体每况愈下。本来,母亲挺乐意在子女家中居住,但今年母亲有点反常,哪儿也不肯住了,执意回屈子祠老家。
母亲只是有点感冒,可85岁的老人,已然经不起任何折腾,不想吃不想喝,面色苍白,躺在床上不想动弹。想着法子弄点汤汤水水,母亲也只是尝尝味。
母亲一生经历了日本入侵、国共内战、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80载沧海浮沉、点滴岁月,母亲记忆犹新,总是能娓娓道来,如昨日旧事。
从爷爷奶奶说到外公外婆,从父亲说到儿女,从远房亲戚说到邻里乡亲,祖辈们苦难心酸的历史,让人潸然泪下,同辈们相互扶持的岁月让人感念万分。
很遗憾,我没见过爷爷奶奶和外公。母亲跟我说得最多的是外婆、父亲和大姐。母亲说我出生后体质不好,大病小痛不断,父亲常年在外,母亲要忙于田地里的劳作,只能接外婆来照看。那时候,每月30斤大米、6块钱的劳务费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可外婆全用来贴补我们的生活。有一次学校组织去韶山参观,每人必须交5块钱,可是家里哪里会有这样的闲钱,后来我找外婆哭,终于凑满6块钱满足了我的心愿。外婆的这一悉心照料,一晃就是整整12年。
母亲的话语听着让人心酸,但脸上依旧挂着幸福和感恩的面容。
俗话说,做屋造船,昼夜不眠。父亲一生做过三次房子,父母亲都是单亲子女,没有兄弟姊妹帮忙,父亲做房吃的苦可谓一言难尽。记得从大屋搬上来时是腊月,眼看土砖房子要塌,实在住不下去了,天寒地冻的天气,父亲没日没夜地做,一双手冻得像冬天打了霜的茄子。多亏邻里乡亲帮助,有钱的借几块钱,没钱的出几分力,在年前搬进了新的安全的土砖房。
母亲说的都是普普通通的陈年旧事,但话里行间,能感受到母亲知足和感恩的心境。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母亲丰富的人生经历告诉我:现在的生活富裕了,要知足,要时常学会感恩,永远记得帮助过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