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北京大学法学研修就要结束了。北京大学法学院各位老师的智慧和成果,未名湖的温婉与清新,都令人身心愉悦、如感春风。既增长知识又开阔视野,我知道,此次研修注定会成为我人生中最精彩最幸福的体验。
增长知识 开阔视野
“自视过重,必然导致肤浅,终日驰车上,不见所何解,难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一位教授的寄语,也道出了众多法官的心声。平日里忙于案件审理,以至于“白加黑、五加二”成为工作常态,能静心读书的时间太少,面对工作中新出现的问题总是束手无策,面对越来越多的法律修订、 解释已是目不暇接,唯有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得以提升、超越。
本次研修班安排了近二十门研修课程,教授们学贯中西,见解独到,既幽默风趣,又认真严谨。对新出台司法解释深入浅出的讲解,高瞻远瞩的视野,开拓了我的眼界;朱苏力教授对案内案外的考量,让人心怀怜悯,但却又不放弃对公正目标全面而细致的追求;潘剑锋教授对民诉法司法解释的讲授,让我们从源头认知了程序设置的缘由,正如他所言:“只有心中藏有程序,才能达到法律预定的功能”。
加强总结 追求进步
温故而知新,是永恒的学习态度。法律是一个瞬息万变的行业,如果要立于不败之地,引领时代发展,就必须善于吸取教训,善于总结经验,敢于开拓创新,敢于攻坚克难。正如薛军教授所讲,一定要从每一个案件着手,分析得失,平衡价值,取得最大的公正效果,力求实现“个体实践——经验分享——共同学习——水平提升”,做到课已散而思未尽,不断总结,追求进步,保持积极向上、勤于学习的姿态。
继续学习 促进审判
当今时代呼唤我们不断学习,因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落后于时代。面对纷杂的世界,能够做到一日三省,保持对待这个世界的正确态度和方法,这已经够难能可贵的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之为不知之。我们必须要保持一颗求知的好奇心,拥有一份平和而耿直的心态,倡导理性的法律精神,公正坚定地对待每一个案件,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案件办理中,提升审判水平,强化社会法治理念。
研修课程虽已结束,但未名湖、博雅塔仍历历在目,老师们所讲授的方法思路仍时时萦绕。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法官,能有幸走进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需要感慨的太多。虽然在这一次学海的体验中没有能够带走燕园的一草一木,但老师们所传授的新理念、新思想必将指引我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为中国法治力量的加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