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容法院快一个月了,我本是自信满满地来到华容法院,想着自己也在中院民一庭磨砺了一年半载,书记员的大致工作流程我都是知晓的,开庭装卷啥的应当都是不成问题的,可是现实结实地给了我一记耳光。此时我最大的不习惯大概就是这“闷听不懂”的华容话了。
在奔赴华容之前,我就深深了解自己在岳阳方言体系中唯独华容方言听不太明白,我还总自嘲是自带“华容话抗体”的。以往在中院开华容的民事上诉案件时,我通常都会在庭前跟主审法官沟通好,依靠主审法官给我归纳华容当事人的主要意思以便我的庭审记录工作顺利开展。可现下是整日整个人都包裹在华容话生活圈里,总不能随身还带个翻译,还是得靠自己。上班第一天就出了笑话,记得当时是某领导热情地会见了我,并说了一句“欢迎”,我脑中反应了三秒愣是给听成“芳龄”,还不太自信地回复了领导一句“二十六”,大概领导也是没听懂吧,总之当时的情况就是一个“尴尬”。
语言沟通出现障碍,办事效率自然会下降。来到华容法院后,我被分到了门面担当的立案庭,本还在小小地庆幸不用开庭面对听不太懂的华容话暴露自己的“短板”,现实还是无情地告诉我“你太年轻了”。立案庭的工作入门便是接待当事人,这不仅考验我的业务水平,也考验我的情商和应变能力。可是,在听不懂、听不太懂的情况下,感觉自己做事都有些底气不足、畏首畏尾的,虽然还可以使用普通话,但碰到年纪较大的当事人,普通话也不能是万能的。于是,第一周就被来办事的人埋怨“啥都搞不清白”,一向好强的我也感受到了深深的挫败感。
周末与父亲聊起此事,我打趣道“是否是我平江语系与华容语系相冲突”,父亲一语点醒了我。父亲说:“这是语言里的故乡情结,正是因为你将平江话当作家乡话,深厚的故乡情结在,而你刚到华容去工作,还没有把华容当作家,没有更加努力地去融入、去适应,所以你听不懂华容话。”或许是被父亲戳中症结所在了吧。
苏轼的《定风波》一词中言“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大概如此。学会听懂华容话,能力之余,也是我的心态问题。毕业之后便没有再怎么离开过家,来华容工作也是五年里头一回出远门,一方面我从心态上还没有接受、适应这个变化,一方面也惶恐着语言不通的问题,心没有定下来,所以愈发听不懂吧。
备战公务员考试多年,上天眷顾,今年我终于有幸成为了华容法院的一份子,开启新的职业生涯的同时,也是走上了新的人生旅途。只有不断适应,做到安心、安身、安命,才能稳定下来,才能得到提升。莫道华容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