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 文化活动
微信之“恶”
分享到:
作者:涂立夫  发布时间:2016-09-21 08:39:21 打印 字号: | |
  无法想象离开微信的我们,生活将是怎样一番图景。

  微信如此无孔不入,以至于渗透进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最近《纽约时报》甚至专门做了一段五分钟的小视频来介绍微信,并给了它一个恰如其分的比喻——“瑞士军刀”,是的,有什么是微信办不到的呢?除了基本的聊天功能、我们还可以在上面购物、打车、叫外卖… 只要你能想到。

  如果说你的手机只能留下一个应用,那么微信应该是不二之选。

  然而,天底下从来没有白掉的馅饼,我们享受着微信带来的一站式便利的同时,殊不知微信同样塑造着我们的精神,定义着我们的文化生活。

  本质上微信只是一个工具,我们却把它变成了生活的近义词甚至同义词。“不役于物”才是健康生活状态,现实却截然相反,在微信面前,我们主动缴械,心甘情愿忍受它的“奴役”,环顾四周,随处可见的“低头族”十有八九都在玩微信。

  我是一直都不赞同“人们不再读书”诸如此类的言论的。书无非只是信息的载体和传播媒介,对于人们来说,摄取信息才是最终目的。在这个意义上,微信扮演着足够称职的角色,换言之,微信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书”,由朋友圈、微信公众号文章等信息流共同组成。然而,这本书无疑是虚妄浅薄的,目前的微信就是一个包含高比例低幼、反智、庸俗、无聊内容的信息来源。

  微信同样是封闭的,虽然这意味着某种意义上的便捷。身边从来不乏知道扫二维码,却不知道网址为何物的人。二维码确实很方便,打开微信“扫一扫”,瞬间就能识别,但是作为人类的我们却看不懂。输入网址虽慢,却是我们奔向自由万维网的最后一点自主性的坚持。

  微信之“恶”更体现在对个人隐私的漠视,你或许不知道微信对聊天是不加密的,正如《纽约时报》在这段小视频的结尾表现了对如此多的个人数据被少数人掌控的隐忧,是的,一旦失控,这些被微信采集的用户数据可以作为一个奠定奥威尔世界的基础。

  什么,你还不知道奥威尔世界是什么?那还是先放下手头的微信,去买一本《1984》吧!
来源:中国法院网汨罗法院
责任编辑:舒丽莉

下辖法院

平江县法院 岳阳县法院 华容县法院 湘阴县法院 临湘市法院 汨罗市法院 岳阳楼区法院 云溪区法院 君山区法院 屈原管理区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