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法律宣传活动中,都有她灵动的身影,身材瘦小的她认真细致地解答前来咨询的群众,总让人称心而归。理性而不缺乏温和,犹如一泓清泉滋润心田,用她的真心化解各类纠纷,她就是该院法官甘静。
作为一名法官,每天的工作状态就像是一只上了发条的闹钟,开庭、判决、接待当事人,一刻都不能停留。这就是她工作的常态。
在一起侵权责任纠纷案件中,原告李某认为15名村民以组集体名义侵占了自己承包的竹山,并将山上300多根楠竹砍掉卖出。送达应诉文书时,被告村民都比较激动,认为李某滥用诉权,属于无理取闹。为了便于当事人参加诉讼,承办法官甘静扛起法徽,走进田间地头,将审判法庭巡回在当地村组。由于双方当事人都没有请律师,当事人每一次发言后,甘静都简明扼要概括出当事人所讲的要点,当事人跑偏时,她有条有理地引导当事人围绕争议焦点发言。庭审结束后,被告的代表说:“看着法官大老远跑到这里,挺辛苦的。不为其它,就冲着她的诚意,我们也该积极配合她的工作。”经过被告们配合,甘静查清并认为李某并没有该竹山的承包经营权,故不存在侵权。她认为只有真诚对待每一名当事人,才能收获他们的认同。
在民庭,大多数都是婚姻家庭、劳务纠纷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小案件,而各种“小”利益牵系着“大”关系,如何恰当地处理这些关系历练着她。2014年,一起兄弟之间的相邻权纠纷案件分到了甘静手中,甘静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起最好能调解结案的案子。经过多次走访,了解到原来两兄弟因赡养父母及家庭财产分割产生了极深的矛盾。在理顺事情发生、发展的点滴过程后,甘静邀请当地司法所长、村委会主任及家族长者协助做当事人工作,“良言一句三冬暖”,她以诚心清扫蒙布在原被告兄弟之情上灰尘,终于,两兄弟握手言和,原告当场提出撤诉申请。
法律,总是不断在更新;法律,总是充满着活力。甘静深知,唯有不断学习,积极思考,才能得出合乎法律、现实的正确结论。在一起失地农民提供劳务受害责任纠纷中,原告虽为农业户口,但长期在城镇打零工,也无法提供劳动合同。根据法律和相关规定的精神,在确定损失时应着重考虑赔偿请求人的收入来源和生活消费情况,最后,按照城镇居民的相关标准计算原告的损失。该案例被刊登在《人民法院报》2015年1月29日第三版“现在开庭”栏目上。
对于自己的案件,甘静都尽可能挤出时间和书记员一起送达;对于所接手的每一案件,无论案情简单、复杂,都认真细致,从不放过任一环节。在日复一日、平凡又琐碎的工作中,甘静总是用自己的真心对待双方当事人,用自己的良知守护者公平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