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经济》是立足于长江流域农村生活的实地调查。全书分为十六章,涉及一个小农村的方方面面,写的很具体,也提供了一种中国农村调查研究的模式。尽管这是对中国三十年代的研究,但许多方面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
前言讲述这本书是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书,是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能够把书上的用于实践需要我们自己敢于走出来,只有这样才会有所进步,学法学更应如此。
在做任何调查前,最好事先确定好调查区域,这也就是干什么事都要有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行动。调查区域的确定——地理状况——经济背景——村庄——村里的人——选择这个区域的理由。作者认为为了对人们的生活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人员有必要把自己的调查限定在一个小的社会单位内来进行。这是出于实际的考虑。至于为什么选这个地区,作者认为这个地方有值得注意和重点研究的地方。首先,该地区是中国国内蚕丝业的重要中心之一。其次,自然资源极佳,农业发展水平较高,有关土地占有制度在这里也有特殊的细节。再次,这里河网密布,广泛使用水上交通,因而城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后,作者是吴江人以及其姐姐个人关系,使得调查工作极为便利。
农村中最基本的社会群体就是家,一个扩大了的家庭。家在中国的社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古人讲究家国天下,道理便在此。家,扩大的家庭——“香火”绵绵——人口控制——父母和子女——教育——婚姻——家中的儿媳妇——表亲婚姻与“小媳妇”。研究一个村落,最重要的是研究这每家每户,才能够彻底了解其问题。在中国乡村都非常重视的一点就是延续香火,在他们眼中重要的是传宗接代。在人口控制方面,也有一些表现。父与孩子,母与孩子的关系不同。至于教育,在这一方面,孩子主要受家庭教育,至于学校教育与村子的打草这一活动有冲突。村子的教育制度与总的社会情况有些不相适应。在这个村子,不存在求婚的说话,大多是由父母安排并且服从父母的安排。大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意味,作者还介绍了具体的过程。家中的儿媳妇一开始地位不是很高,干重活,但是如果生一个孩子,那么地位有所提升。至于其它附带关系,婆媳纠纷,离婚等做了讲解。
对于农村人来说,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财产以及继承。所有权——家产——财产的传递——继承对婚姻和继嗣的影响——赡养的义务——新的继承法。这个村里对财产的分类主要是根据所有者的性质来分的。(1)“无专属的财产”(2)村产(3)扩大的亲属群体的财产(4)家产。 物可以分为(1)用作生产资料的物(2)消费品(3)非物质东西。
对于一个人来说,按照传统说法衣食住行很重要,这是对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的研究时代这种说法应该还算不远。按照现在的说法,一个人除了生存资料外,还需有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在近代中国,农村地区比较重视生存资料,但现在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对后两种日益重视。中国历来就是一种家国体制,因此一家一户重要性不言而喻。作者以一个村为研究点,具体考察家(财产与继承,亲属关系的扩展,生活)、户与村、农村的支撑——业(土地的占有、职业分化,劳作日程、农业、蚕丝业养羊与贩羊)、农村的商业方面(贸易和资金)。
“三农问题”一直被党和政府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我认为作者当年考察的那个村毕竟只能反映当时的中国现状,现在中国乡村出现许多变化,但又保持了许多不变。虽然作者重访江村提出了新的看法,但是如今在新的时代,面对不同的国情如东中西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村子之间也有新的变化,因此再次考察也有必要。
《江村经济》作为人类学方面的名作,有必要学习的是将其与建设法制农村进行思考。另外一方面就是学法的人必须掌握许多其他方面的知识,多多涉猎人文社科,会对自己体会法有帮助,这势必也对学法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