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今日说法》2月22日的节目报道了一24岁的小伙长期饮用止咳水,去医院检查时发现其骨质脆弱度堪比70岁老人。早在去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就曾报道,广东一名男孩从十二岁开始滥用止咳药水,每天少则七八瓶,多则二十多瓶。滥用止咳药水长达8年的时间中,由于严重的钙流失,他身高由最高时的1.72米萎缩到了1.60米。
《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2014年)》显示,药物滥用者中35岁及以下年龄占51.7%,药物滥用者中新发生药物滥用占10.7%,与2010年相比上升5.3个百分点。
数据展示的信息让人触目惊心,而这些披着止咳水外衣的“亚毒品”究竟是什么?
它们通常含有磷酸可待因、盐酸麻黄碱等成分,本质上是阿片类,具有致欣快感作用;麻黄碱是精神类活性物质,可以制作冰毒,具有精神兴奋作用。因此,在非医疗目的下长期大剂量饮用,会产生依赖性,停止服用就会出现焦虑、烦闷、易怒等不良情绪,而长期使用会对使用者的身体特别是大脑特定区域带来危害。
为何让止咳药水会被滥用?不少青少年反映,面临考试压力、青春期的躁动,多是身边的同学向他们推荐的止咳药水。随着现在网络的普及,淘宝等第三方交易平台的盛行,使得这类“亚毒品”的渠道具有隐蔽性,更有部分医疗人员滥用权利,通过贩卖此类药品谋取利益。
药品滥用的现实严峻,加强有关部门的管控和打击力度,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的完善惩戒体系,学校、社会、家长三方配合教育青少年,预防与震慑并重,宣传与教育互辅,才有可能不让药品的属性由治病变为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