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确实是慕名而去看的《父后七日》,因为有人推荐。《父后七日》是台湾的一位年轻作家刘梓洁的作品,以短短四千字,夺下台湾林荣三文学奖散文首奖。这篇讲述作者返乡奔父丧七日的散文,被很多人推荐,大概因为勾起了对父亲的思念,大概因为文中淡淡的文笔、浓浓的情感,大概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最柔软。
放下书本,心里很惆怅,虽然她没有用悲伤地调子阐述,但就是那种平凡、生活化、甚至有些搞笑的语气才会让人觉得真实的悲哀。在笔下,父亲去世后从第一天到第七天,亲人有条不紊地例行葬礼的程序,而父亲在哪里,是否会回来看着亲人,看着亲人如何对他说再见,如何在后来的日日夜夜里怨恨他的不辞而别。而在父后的第八日至以后、以后的以后,我们将如何来缅怀一个人,遗憾或是思念,哀伤或是悲恸。
这让我觉得恐惧,说再见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看过一个电影叫《Grace is gone》,Grace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因为伊拉克战争而奔赴战场,家中只有她的丈夫与她的两个孩子。当一天早晨,这位爸爸被告知他的妻子Grace已经战亡的消息时,他甚至没有时间悲伤,而是在思考怎么告知他的两个小女儿妈妈已经不在的消息。爸爸带着两个女儿开始出发,开车沿着公路"旅游",开始了一段学习如何说再见的旅程。到最后,哪怕你有多么可怜、多么不愿接受、多么的幼稚,都不得不学着对至爱的亲人说再见。
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一份真情,我们会把它看得很轻很轻,觉得虚无缥缈,如同梦一场。回到现实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喝酒聊天饭局,别人问起,轻描淡写一句:哦,我的谁谁过世了呀。外人唏嘘一把,好像已经过去,生活还会继续。但是,有时候它会变得很重很重,重得连一个小小念头都会让人泪流满面,重得你不知道要如何去放下,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一有机会,我就开始找你”,人去魂在是面对现实最好的慰藉。“我开始变得喜欢许愿”,以为过世的亲人真的就在自己的身边,他的魂魄,会时时萦绕你,保佑你,平安如意。最重要的,不是如何说再见,而是亲人一直都在心里,从来未离开。
当然,我一点都不希望在失去之后,如何诉说我的遗憾,如何表达我的歉意与缅怀。而是珍惜我现在拥有的幸福与亲情,陪伴我的亲人,祝福我的亲人——“无伤无痕”,“无病无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