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抛开厚厚的案卷,躲过喋喋不休的当事人,清闲地坐在书桌前,品鉴一杯新茶,翻阅几本旧书,茶雾冉冉升起,思绪悠悠飘远。读书治学,鲁迅先生有一个突出见解“治学要先治史”。他说:无论是学文学的,还是学科学的,他应该先看一部关于历史的简明可靠的书。那么,历史可以借鉴吗?
历史可不可以借鉴,看看北宋那个砸缸的聪明小孩,长大后博学多才的司马光所经历的事。1071年,52岁的司马光贬居洛阳,15年不问政事,尽管职务被贬仕途受挫,尽管目视昏近齿牙无几,司马老先生仍很执拗,认为历史可以借鉴,于是乎废寝忘食殚精竭虑,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据说,编这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目的就是为了: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曰: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皇帝金口玉言,臣子加倍努力,一部《资治通鉴》也就耗尽了老先生一生的精力和心血。不知为什么,心里酸酸的,总觉得宋神宗在忽悠,大概他原本想说:司马光你编书辛苦了,书编得非常好,对老先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予以口头表扬。书的用途咱也知道了,不过在咱领导下太平盛世,百姓安乐,非亡国昏君所能比。那些前朝破事,意思意思说说得了,不要太当回事。结果呢?宋神宗不仅忽悠了司马光,还忽悠了他的子孙。1127年徽钦二帝被金国所俘,北宋灭亡。赵构仓皇继位,迁都临安,史称南宋。
临安即杭州,到杭州后,赵构及其后人似乎太忙了,忙于欣赏山外山,忙于攀登楼外楼。压根儿没时间去阅读《资治通鉴》,压根儿没时间去总结经验教训,又或者他们从来就没想过去借鉴历史,从来就没想过去励精图治。他们被暖风熏醉,迷恋歌舞升平。在杭州呆着呆着,人也就呆了,人一旦变呆,就容易犯傻。说他们呆了,是因为他们直把杭州作汴州。说他们犯傻,是因为他们听信谗言杀害岳飞。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愿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毫无疑问,岳飞是其中最伟大的代表之一。在统治者呆了的时候,岳飞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发誓踏破贺兰山,收拾旧山河。他挥师北伐,所向披靡。正当靖康耻可雪、臣子恨可灭之时,等待他的不是加官进爵光宗耀祖,而是莫须有,于是年仅39岁的岳元帅惨遭杀害,于是西子湖边徒留还我河山的呐喊。
如果说朝代的更替是历史的必然,但岳飞式的悲剧或许应该不再上演。然而也未必,有一个人就比岳飞更惨,因为受的磔刑(分裂肢体),他就是袁崇焕,同样是一个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人,同样是一个为民请愿舍身求法的人,同样是力抗金国。明朝末年,后金崛起,辽东局势紧张,硝烟弥漫。面对战火,读书人袁崇焕舍弃一声长叹,投笔从戎。他沉着冷静,苦心经营,他笑傲群雄,不惧对手,勇敢的单骑阅塞查看敌情,扎实的修筑宁远巩固防线,炮轰战神努尔哈赤,智斗战狐皇太极,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可换来的不是青云直上显亲扬名,而是磔刑。袁督师身被刀割,悲戚之极,罪名居然是通敌。他究竟有没有通敌,临刑前的遗言似乎可以看出端倪: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历史可不可以借鉴。其实,家天下的封建王朝给出了教科书式的标准答案。那就是风雨飘摇的北宋后,不会有励精图治的南宋,只会有偏隅偷安苟延残存的南宋。那就是在岳元帅冤杀风波亭里后,必然还会有袁督师枉死紫禁城外。
孙中山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早期曾以洪秀全第二自比,后又批判洪秀全革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己做皇帝。说实在的,辛亥革命在组织形式、领导阶级、革命纲领和斗争目标等方面也远远超越了太平天国运动,但能不能妄想辛亥革命能够成功。显然不能,因为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注定了资产阶级不能团结广大人民,所以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均以失败而告终也就顺理成章。孙中山有没有成为洪秀全第二?答案不言而喻。
历史真的不可借鉴吗?石达开,众所周知,太平天国超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1857年6月,石达开率领数万太平军精锐离开天京,转战大半个中国,取得辉煌的战绩。石达开也是一个爱写诗的将军,1862年在贵州黔西,意气风发地留下了“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五岳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的诗句。让人痛心和遗憾的是1863年5月石达开兵临安顺场,6月兵败大渡河,全军覆没。石达开的年龄永远悲壮和郁闷的定格在32岁。
悲情的大渡河水如泣如诉地流到了1935年,也就是72年后,同样是5月,同样是安顺场,同样是大渡河,来了一个酷爱读书从不信邪的人和一群虽处革命低谷但仍斗志昂扬的红军。一个人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可将一部枯燥乏味的《资治通鉴》批阅17次,绝对算得上酷爱读书。一个人襟怀坦白光明磊落,认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难道还会信邪?此时,河水猛涨,江流湍急,江面宽阔,汛期比1863年来得更早一些。此时,蒋介石坐征贵阳,调集包括中央军10万、川军5万和地方民团5万,共20万人围追堵截,发誓要让红军做石达开第二。面临汹涌澎拜的大渡河水,面临数倍于己的追兵,这个人不紧不慢地拍了拍补丁上的灰尘,眼神坚毅地望了望前方,胸有成竹地说“我们不会成为石达开第二”。这个人同样也爱写诗,但他气壮山河地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结果,历史悲剧非但没有重演,反而谱写了新的篇章,终于打开了一条血路,终于打出了一个新中国,从此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立起来,从此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立起来。有人说靠的是英明领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战略战术;有人说靠的是泸定桥上22名勇士视死如归,勇往直前杀开一条血路的革命精神;还有人说靠的是红军奋不顾身用脚板3天飞奔360里瘴气路,赢取先机的钢铁意志。毋容置疑,这些都不可或缺,但最主要的是什么呢?伟人在一首词里豪迈地揭示了谜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的,靠的是人民群众。靠的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坚定信念。靠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路线。
代表人民利益,依靠人民群众,方可借鉴历史,代表人民利益,依靠人民群众,必能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