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7月7日湖南讯 “李法官,谢谢你!十年来压在我心里的这块石头,终于可以抛下了。我的感谢之情尽在这锦旗之中。”在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接待室,当事人张辉一手握着锦旗,一手紧紧拉着李清刚法官,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十年之前,张辉因一起建设施工合同纠纷走上了法律维权的道路。“终于在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画上了句号。”为此,当天,他特意带来两面锦旗,一面送给自己案件的承办人——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第一庭庭长李清刚,一面送给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公正执法,司法为民”,面对张辉的这份诚挚感谢,李清刚觉得尽管这个历时十年、跨越湘鄂两省、在四级法院均有过呈堂的案件,办理过程中着实让自己费了不少心思,但他所做的都是本职工作,“为诉讼画上句号其实就是我的职责”。
不良转包发包 窝工损失巨大引发诉讼
2005年,湖北省某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将一条道路的修建工程交由甲公司承建,后甲公司又将此工程交由乙公司施工,尽管双方合同明确约定禁止转包或分包,但该工程仍连续被两次转包给私人,最后等到张辉就其中一处立交桥与上一级的分包人,同为自己好友的尹果签订施工合同时,他已是第五手的施工方。
2006年2月,合同签订后,张辉即按要求组织人员进场施工。但因拆迁、天气等原因,工程进展缓慢。
“发包方在开工前没把征地拆迁问题解决好,导致我施工时还得跟居民做工作,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
2007年11月,张辉以此为由向武汉中院起诉,要求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及甲公司赔偿自己因窝工导致的人工、机械闲置等各项费用共计658万元。
武汉中院的裁判仅支持了其中的104万元,双方均不满判决结果,向湖北高院提起上诉。湖北高院以张辉未与两被告公司签订合同,未形成合同关系,违背了合同相对性原则,驳回了张辉的诉求。张辉对此不服,向最高院申请再审。最高院审理后予以驳回。
更换诉讼对象 案情的局面更加复杂
回到岳阳后,张辉请教了律师,反思了自己第一次诉讼失败的原因。不久,便向岳阳楼区法院提起诉讼,将尹果告上了法庭,要求其赔偿自己的窝工损失。
从被告人适格与否,到窝工损失如何认定,再到赔偿比例的划分,由于案情的复杂,张辉在起诉、上诉、申请再审的法律程序中徘徊。案件涉及的对象也由最初的张辉、尹果二人,扩大到整个工程的发包转包链条。
时间久远,牵涉的被告与第三人就达六个,官司越到后面越像僵局。“但不管怎么艰辛,我总相信法律会给自己一个公正。”十年间,张辉也选择过上访,但最终还是回到法律途径来“破局”。
2016年12月30日,湖南高院指令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此案。身为审判监督第一庭的庭长,李清刚主动请缨。
仔细研读案卷 法官抽丝剥茧定焦点
从武汉中院的第一起诉讼,到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定,再到湖南三级法院作出的裁判,总共15本案卷,“垒起来老高了”,光是理清其中的脉络,李清刚就花了半个月的时间。
经过乏味枯燥的伏案看卷,李清刚从密麻繁冗的文字中,抽丝剥茧出案件的争议焦点:该案共有三个鉴定机构出具了鉴定意见,哪个应该被采信的?湖北高院和最高院均指出合同相对人,这个“人”究竟该是谁?如果尹果担任责任,他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承担的比例又是多少?
带着这三个关键问题,李清刚有针对性地再次翻阅着案卷,比对着每一份裁判罗列的证据与分析,用记号笔勾出分歧处。
又是两个星期的阅卷,办公桌上的那叠案卷不知被翻阅了多少次,案卷笔记做足了30多页,草拟审理报告的思路越加清晰。
李清刚最终确定应以尹果申请的鉴定为准,因为在之前的法院审理中,鉴定人员出庭接受了质证,且张辉在上诉时未提出异议。而这个合同相对人也正是直接与张辉签订合同的尹果。
至于谁承担责任?当事人双方承担的比例又是多少?李清刚经过仔细分析,认为张辉与尹果明知工程属于层层分包、转包,且相互了解对方有无相关建筑资质,而仍旧签订合同,因此双方都有过错。而尹果作为分包人再转包,明知张辉没有资质而将工程转包于他,负有主要责任;张辉明知自己没有承接该工程的资质,为了利益而承接,负有次要责任。
调判双管齐下 辩法析理得人心
考虑到张辉与尹果原本是好友,却因涉及到诉讼,双方关系破裂多年。为了能够让双方有机会心平气和坐下来沟通,也为了能够更好地给双方分析案件背后的法律关系,李清刚尝试地做起双方的工作。
多次的接待与电话联系,让张辉对这个带着书生儒气的法官很信任。李清刚总是耐心听完他的话语,然后一一分析,指出有理的在哪,法律上站不住脚的又有哪些。
由于另一方的尹果一直避而不见,最后李清刚决定如期开庭。
庭审现场,双方展示证据、发表举证质证意见、陈述,整个庭审持续了近四个小时。李清刚一直在认真记录,关键的地方进行询问,并引导好双方的辩证焦点。
案件受理的89天后,长达万余字的判决书送达到了双方当事人手上。看到法院判决自己仍需对十年前的那场损失承担30%的责任,与自己最初的诉讼请求有很大差异,张辉倒是很坦然,“这次判决我服了。”
案件宣判后,张辉就曾多次电话联系说要给李清刚送锦旗,但都被李清刚婉言拒绝。在李清刚看来,张辉对自己的感激,大概在于自己已经把一万多字判决书上的人情与法理说入了他的心里。(本文当事人均为化名)(中国网 黎青松 通讯员 李艳 韩爽)
链接地址:jav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