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读到过一首关于童年的诗,这样描写过童年:
“童年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他所发生的一切就像大海里的浪潮,快乐的旋律像浪潮般起伏;童年是一只小船,它装满了所有的故事,在汪洋中自由的远航……”
而我的童年一定是一艘装载着新奇、有趣、温暖、愉快等所有美好记忆的小船,带着我驶向人生的汪洋大海。
小时候,家住母亲单位的机关大院,院里同龄的孩子居多,80年代的独生子女兄弟姐妹不多,便很容易互相打成一片儿,成为朋友。每每相约外出玩耍,那也必定是你一群我一伙,浩浩荡荡。
那时候院内没有高楼大厦,家家户户住的都是“筒子楼”,一层楼有十几户人家,站在第一家门口叫最后一家小孩的名字,别家的孩子们都会探出头来笑嘻嘻的看着应和着。整层楼居民共用一个蓄水池,共用一个大厨房,一片详和。每到饭点儿孩子们总会端着大碗来到大厨房里,这家蹭吃,那家蹭喝,除了自家做的饭食坚决不吃,邻居家的都得吃到吃饱才甘心。肚子填满了,就得挖空心思在那个没有电脑、手机和各式各样玩具的年代想着怎么玩出新花样。
无忧无虑的漫长而又炎热的暑假,是我们最快乐的日子。大人们害怕孩子去河边玩水,就会把楼道尾浴室旁那深深的蓄水池灌到半满,大约没过孩子们的腰部的时候,就开始呦嗬:“玩水喽!”孩子们撒欢儿的冲到水池旁,井然有序的排起队,两、三人成一组的跳进水池里扑腾着,溅起的水晶莹泼洒在一张张笑脸上。等候在旁边孩子们也不心急,就算看着大家伙玩儿也那么逗乐,一样笑得欢喜。轮到自己了,就乐呵呵的跳进水池互相泼水嬉戏。
小镇里,能让孩子们尽快玩耍的地方并不多,大大小小的山头是不错的选择,于是城西的界山庙附近就成了我们最爱去“探险”的地方。那座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的小山头给了我们很多色彩斑斓的回忆,印象最深的却还是惊验刺激的“过天桥”。
界山庙有两座不知名的山,连接两座山中间有一个“天桥”,长大才知道其实是一个引水道。小时候因为觉得它高入云端又神圣不可侵犯,定是能够通到天上神仙们待的地方去,所以就被我们称为“天桥”。“天桥”是只有五、六十厘米宽的一座非常窄的水泥道,呈U形。桥虽窄,可高度惊人,离地面约摸得有5、6层楼高,天气晴朗的日子也会有浅浅的水流穿过,流进各家各户的农田。没心没肺的孩子们只不过想显摆自己的胆量,为了能在小伙伴中间在当上孩子王,经常强忍着内心的恐惧佯装毫不在乎甚至是哼着小曲儿从桥这头快步走到桥那头,再从那头又走回来,谁走得越快谁就能在小伙伴们面前威风好一阵儿。长大后,跟儿时的朋友们聊起这事,心里无不后怕,若不小心摔下来,后果不堪设想。可是那时天真无畏的孩子们不会想那么多,只认准有山便要攀,有水便要涉,谁要是不敢朝前走掉转头,谁就等于在小伙伴面前服了输。
如今,等我们自己业已为人父、为人母的时候,才明白原来童年的经历竟也蕴含着这么多的人生哲理:在有限的条件下找到生活的乐趣,有困难就克服,有阴霾就拨开,人生同样没有回头路!
执笔至此,脑海里又浮现出那首清新又美好的诗:
“童年是一本相册,它记录了每个精彩的瞬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童年是一本书,他所经历的一切都被记录下来,汇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