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 文化活动
(平江)刑罚并不虚无
——读《虚无的十字架》有感
分享到:
作者:尹盼盼  发布时间:2018-05-23 17:26:29 打印 字号: | |
  《虚无的十字架》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一篇悬疑推理小说,故事的开头是女主人公小夜子和男主人公中原的女儿被一个刚刚刑满释放的人行凶杀害,因受辩护人“废除死刑”等理论的影响,凶手一审被判无期。两夫妇无法接受,在漫长的上诉和等待后,凶手终于被判死刑,但凶手在整个审判中毫无悔过之意,小夜子由此对废除死刑产生反感。在和中原离婚后,投入到与死刑有关的新闻编辑工作中,并在随后几年写出了《以废除死刑为名的暴力》等文稿,但中原却在离婚后的第五年被警方通知小夜子遭人杀害。中原通过不懈寻找,发现小夜子在采访中认识了沙织女士,并知道了纱织的一个秘密,多年前正上高中的纱织和当时的男友仁科亲手杀死了两人刚刚出生的孩子,小夜子找到已成为医生的仁科,希望他们两人能去自首。而仁科自高中后一直心怀愧疚,不仅成为了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还救下了未婚先孕一心自杀的花惠,和她组成了家庭。当小夜子找到仁科时,花惠的父亲听到了他们的对话,为了女儿的婚姻他选择杀死了小夜子。最终纱织和仁科去自首,但因年代太久已过诉讼时效而且婴儿的尸体无法找到,两人均没有被认定罪名。

  本书通过故事的层层推进,将思考放在了一个刑罚的议题上,关于罪与罚,对于心有愧疚的人,是让犯人听到自己的死刑宣判而感到解脱,还是让他重返自由社会用尽一生赎罪?对于毫无悔意的人,有多少人伪装醒悟而出狱,又有多少人即使严厉如死刑仍对其仍无作用?进一步讲,人们是否在背负十字架?十字架真实还是虚无?

  人终究无法作出完美的审判,书的结尾如是说,确实,人类本就不全知全能,更何况作出完美的审判。但本书就是用一种完美主义来要求人类所建立的刑罚体系,这并不合理。

  纵观人类的刑罚历史,古时更侧重惩罚犯罪,现代更讲求保障人权,虽比重有差别,但都是在公正惩罚及保障人权中取得动态的平衡,从而维系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惩罚并不虚无,在人类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去甄别每一个罪犯的特殊性之前,只能在大概率上实现刑罚的合理。况且,即使一个人在杀人前后有某些神性的行为,比如书中的仁科医生,但谁能保证他能自始至终保持这种高贵的品质,而掩藏的兽性不再爆发呢?即使一个人伪装醒悟成功出狱,谁又能提前识破防患于未然呢?但在大概率情况下,一个杀过人的人应当受到惩罚而不是放任其在自由社会,一个在狱中表现良好已经醒悟的可以适当减刑或假释而不是完全将其禁锢在监狱。这是人类社会集体选择的自我治理的方式,人类存在于社会必然有所取舍,必然要承受自己所选的制度带来的有点和缺点,不能因有不完美的存在而全部否定整个制度,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法治的进步,但愿将来我们会有更优的选择,但制度并不虚无。
责任编辑:韩爽

下辖法院

平江县法院 岳阳县法院 华容县法院 湘阴县法院 临湘市法院 汨罗市法院 岳阳楼区法院 云溪区法院 君山区法院 屈原管理区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