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记》是在中国影响最为广泛的一部美国情景喜剧,从1994年开播至2004年结束,观众陪伴着六位纽约青年从青涩到成熟,该剧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经典,而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是因为制作的精良和演员的诠释,更重要的是它恰当地反映了美国年轻人的生活和文化,并提炼出普适的价值观念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老友记》中体现的美国婚姻法律和婚恋文化值得关注。
无论从哪种角度解读《老友记》,即使是婚恋文化,也不得不提美国的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真正核心。《老友记》的血液里融入了《五月花号公约》以来的美国人民主、平等和博爱的精神基调个人价值、崇尚拓和竞争、讲求理性和实用的观念。独立和自立是个人主义的重要内容。个人主义在美国人身上有鲜明的体现,独立和自主是光荣而值得赞扬的,而依靠别人是无能和不光彩的。《老友记》中的六个主人公的生活和事业中的种种无不体现着对独立和自主的推崇。莫妮卡的父母偏心,并不看好从小在学业上不如哥哥的她,但她不认输,独立不抱怨,通过自己勤奋努力改变了父母对自己的偏见,最终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大厨,并收获了自己的幸福。 瑞秋在逃婚并失去父亲的资金支持后,在朋友的鼓励、帮助下由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富家千金女,从咖啡馆招待做起,最终在时尚界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乔伊以演员为职业,一开始毫无名气和成就,只能跑龙套,但在自己的不懈追求和努力下,成为一名肥皂剧明星。
笔者认为,独立自主的精神在现代更值得我们学习和提倡。不知何时起在女生中流传着“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等等一些口号,完全违背了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确实现代的生活中有很多物质诱惑,让一些女性凭借自身的性别或外貌优势获得额外的资源,但女性首先也是作为人类的一员存在的,因此我们不能一边高喊女权一边放弃作为社会人类的基本准则。而独立自主恰恰是这些基本准则之一,我们并不是否认全职主妇(全职主妇是以家庭为事业的),而是每个人都应不辜负自己的年华岁月,去实现自身的价值,成为独立的个体,这是每个人的尊严所在,更是在每一段婚恋关系中自我的所在。
爱情是《老友记》主人公之间的一条重要叙事线,他们对待爱情的忠贞、责任,符合观众的心理期待,当然许多中国人对美国人的感情生活和生活作风会觉得过于开放,但《老友记》还原了美国人感情生活的本色。在美国的婚恋文化中有两点值得我们重视和学习:第一,有“交往期”。剧中人物十年期间感情经历都很丰富,剧中当他们认识新的异性朋友并打算有进一步发展时,会彼此有一个交往期间,这种交往是确定恋爱关系前的互相了解阶段,大家作为朋友相处。回到国内,法院中大部分的离婚诉状中都会出现一句“婚前了解不深”,我相信是真的了解不深,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十分缺乏这种婚前的交往和了解,在古代直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男女甚至面都没见过就结了婚,进入到现代社会,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男女是相亲后条件合适就匆忙确定关系并走进婚姻,我们无意批判这种形式,但是互相的了解会使双方在涉及婚姻的重大问题上更为慎重;不仅作为当事人缺乏交往期间的意识,作为旁观的周围人也缺乏给予他人交往空间的觉悟,往往大街上看到一男一女看电影吃饭约会就想当然地认为已经确定关系,跟着起哄或揶揄,如果隔几天换个约会对象没准儿还会给别人留下“花心”的不良标签。给彼此了解的空间和时间,给男男女女们交往的自由,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给别人的尊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另一个方面是对自我感情的忠诚和诚恳。说这个可能很多人会大跌眼镜,美国人不是很开放吗?是,他们很开放,但是美国人却一直秉承着一个原则: 在单身的情况下,只要你情我愿,大家都是成年人,发生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但只要和一个人确定了关系,这种稳定的感情状态意味着双方必须对彼此忠诚,不可欺骗。 若在稳定关系存续期间发生欺骗行为是绝对不可接受,并且受外人鄙视的,但是面对感情必会坦诚相告,不会因为其他因素而勉强自己继续维持一段没有感情的感情。比如瑞秋在发现自己怀有罗斯的孩子后,没有选择像其他人一样因为孩子勉强自己跟罗斯结婚,而是坦诚地面对自己的感情,在跟罗斯又有了感情后才选择在一起。菲比也曾脚踏两只船,在两个男生中犹豫不决,她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最后诚恳地向两个男生道了歉。罗斯的第一任妻子在发现自己是同性恋后没有隐瞒,向他坦白后两人和平离婚,并没有妨碍两人后来共同抚养儿子。对爱情的珍惜和对婚姻的诚恳既是法律的规定也是美好品质,但忠于自己的感情更是对两方负责的体现。
文化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但人性有其共通之处,而且人类追求的价值越来越趋向一致,取之所长,为我所用,如何实现民众幸福的最大化,是在文化借鉴中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