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末,岳阳中院一起重大刑事案件的庭审现场。 资料图片)
我叫余华山,今年82岁,大家喊我“华爹”,1997年从湖南省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庭庭长岗位退休。
1977年,岳阳地区公检法恢复建制。根据组织安排,我进入了当年的岳阳市法院,担任党委委员、刑一庭副庭长。
那时,岳阳市法院还没有与岳阳地区的中级法院合并,就在岳阳饭店租了4间房作为办公室和审判庭。十来个人挤在两间十来平方米的房子里头办公,全院就一辆“公车”,还是自行车,哪个要急用、出门远,就给他用。
要到当地开庭时,我们总会提前预备好纸,到了地方后讨上支毛笔,沾点墨,哗啦几个大字写明法院庭室、诉讼参与人,一糊到墙上就开始开庭。
刑事审判与我之前从事的公安侦查业务有相通之处,我干起来比较得心应手。尽管那时候办公条件极其艰苦,但我和同事们都没有半点怨言。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司法审判事业同步见证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法院开始建立专门的经济庭应对快速增长的民商事纠纷,我成为了当时岳阳市法院的第一任经济庭庭长。之后,伴随着与地区中级法院的合并,我又从经济审判转战到执行岗位,同事们也由当年的十来人壮大到一百来人,而办案条件也得到了巨大改善,再也不用踩单车、骑摩托出去办案了,尽管警车并不多,但确实方便了许多。
我很庆幸自己能够亲历国家司法事业从薄弱到坚实的发展历程,也很庆幸自己同步体验着国家在科技、社会、经济方面的巨大成就。
在我临近退休的时候,我买了一台台式电脑,成为了岳阳市最早一批网上冲浪的网民。而如今,我用上了平板电脑,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学习着党的理论,在微信平台上与远在外地的孩子们视频,在“全民K歌”上跟好友PK歌技。我很想说:“得亏赶上了好时代,国家强盛了,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链接地址:jav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