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我的长江我的家
分享到:
作者:刘菁 李亚彪 陈尚营 陈诺 韩振 杨丁淼  发布时间:2020-11-23 11:44:36 打印 字号: | |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熟悉的旋律,我们的长江,我们的家乡。

  长江,中国最长的河流,覆盖沿江11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的经济带,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的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如今的长江两岸,每天都在演绎着人水和谐共生的故事。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上游、中游、下游共饮一江水的“长江人”,相约守护着这条绵延万里的“共同的家”,共画美丽和谐的新时代长江万里图。

  【长江面孔一】“网红”护鱼队队长刘鸿:把守护进行到底

  【我与长江】我自小在长江边长大,目前在江津区经营一家建筑公司,为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做过场景。不过,我更在乎自己另一个身份:鸿鹄护鱼志愿队队长。长江是我的家,水中的鱼、空中的鸟都是我的家人、邻居。

  我最痛恨非法电鱼者。6年前,我组建了一支民间护鱼队伍,所有装备和费用都自掏腰包。由于挡了不法分子的财路,大伙有的被威胁恐吓,有的甚至被打伤。可为了这个家,再多艰苦和委屈都能忍受,再大挑战和危险都要面对。几天前,我看到红嘴鸥成群结队来这里过冬,这是很多年没看到过的景象,于是更坚定了我们的决心:要把守护进行到底。

  【新闻深一度】山城重庆,是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这里是长江鲟、胭脂鱼等珍稀特有鱼类的天堂。重庆将部分退捕渔民组成护鱼志愿队,这些渔民熟悉水情、深爱长江,与执法人员日夜守护,为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织成了一道严密的防护网,仅今年就发现和制止各类违法行为200多件。一度很少出现的长江鲟、娃娃鱼等珍稀动物,越来越多地开始在长江出现。

  【长江面孔二】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长江伴我成长,长江赐我力量

  【我与长江】“万里长江此咽喉”,说的就是我的家乡安庆。1978年,我刚满10岁,被招收进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学员班,开始了我在长江边的艺术成长之路。第一次看到长江,望着江水奔流的景象,内心汹涌澎湃,久久难以平静。

  后来的岁月里,长江一直伴我成长、给我力量,承载着我最美好的青春梦想,见证了我的艺术生涯,激励我更加充满自信地为黄梅戏艺术发展和传承工作奔走。我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接待远方来安庆的朋友,总会带他们到江边走走。我深爱的黄梅戏艺术,也像长江那样,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才得以源远流长。我要用黄梅戏的艺术魅力,推动更多人一起守护好母亲河,共同造福子孙后代。

  【新闻深一度】安庆是万里长江入皖第一站。近年来,安庆市全面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波光粼粼的江面上白鹭飞翔,废弃矿山恢复治理项目区草木葱茏。由于长江文化特征鲜明,安庆市正将长江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

  【长江面孔三】环保志愿者丁洁:行走长江,寻找“同行者”

  【我与长江】5年,100次出发,行程超过20万公里,调研过1000个污染点,推动过约400处污染点整改——这是我们的“护江”清单。

  我大学时就参与保护长江生态的志愿活动。我发现,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被忽视,看不见的污染正悄然发生。毕业后,我把志愿变成职业,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为长江奔走。我们徒步记录沿岸风物,打造“河流图书馆”;我们将申请污染数据公开的信函寄往沿江各地,推动全天候监督;我们抵近偷排现场,有一次在造纸厂排污口被驱赶,我们躲进树林守了几个小时,直到保安休息,又跑回岸边,采集了排污口水样。长江是我们的家,需要我们这样的力量。3年前,我们发起“寻6万人守护安徽”的环保公益活动。如今,并肩同行者越来越多,朋友圈越扩越大。

  【新闻深一度】“我家住在江之尾,半城山半城水”,芜湖自古有“江东名邑”美誉。长江是芜湖的发展根基,是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泉。近年来,芜湖深入推进长江干流岸线集中专项整治,拆除清场200多个非法码头、修造船厂和非法采砂点,整治“散乱污”企业2833家,重点清理整治企业排污口,严防长江“病从口入”。

  【长江面孔四】婚纱摄影师孙兆飞:美好生活,就在我的镜头里

  【我与长江】我做摄影师十多年了,现在是马鞍山一家影像传媒工作室的负责人。新人拍婚纱照,取外景时,喜欢在江边拍摄,因为长江壮阔、秀美,而且是母亲河。以前拍照,可选的地方很少,要跑比较远的地方拍外景。现在方便多了,很多新人愿意到薛家洼生态园去拍,两周前我刚去拍了一组。

  我家距离江边不远,从记事起到现在,我眼里的长江、薛家洼经历了三个阶段:小时候江里鱼多,水质好,薛家洼那时比较原生态;20岁时,感觉长江“病”了、“丑”了,码头、养殖场等让这里变得“脏乱差”;这几年变化很大,不管是长江水质,还是薛家洼整治,长江完成了一次大“变脸”,焕发了生机。

  【新闻深一度】马鞍山市薛家洼生态园地处长江东岸,生态环境问题一度非常突出,如今的薛家洼逐步成为城市生态客厅。薛家洼只是马鞍山长江段保护的一个缩影,如今的马鞍山紧扣打造长三角“白菜心”的发展定位,以环保整改倒逼产业转型,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际行动保护好长江,既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又为美丽产业、美丽经济腾出了空间。

  【长江面孔五】长江放流的大学生郑冰清:守护长江,自带“流量”

  【我与长江】与长江结缘的2002年,我只有7岁。那一年,爷爷带我去江边放流鱼苗。由于环境恶化、捕捞过度,长江刀鱼和河豚资源严重枯竭,鲥鱼更是多年未见。18年来,我跟着爷爷每年把繁育出来的珍贵鱼苗向长江放流,爷爷被称为“长江放流第一人”。

  上大学后,我一直研究和关注珍稀鱼类繁衍难题。今年6月,我的导师在长江江阴段发现了野生河豚幼苗,说明这个几乎绝迹的物种正在形成种群,也证明了我们多年来坚持放流的价值。疫情期间,我通过网络直播,介绍长江鱼类的生活习性特点,讲解如何去保护长江中濒临灭绝的鱼类,爷爷也分享了自己当年的故事。无论放流还是直播,都是我为母亲河送上的微不足道的“流量”。

  【新闻深一度】增殖放流,是国内外公认的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直接、有效的手段。长江下游江阴市素有“江尾海头”之称,是重要的区域生态节点。自2007年始,江阴将每年6月12日定为“长江放流日”,至今向长江放流各类鱼苗鱼种超过1.6亿尾。近年来,长江江阴段出现了对环境、饵料要求很高的江豚,江阴段水质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恢复取得了明显成效。

  (海报制作:朱青、刘旭峰、李雨泽)

  这是落日余晖下的重庆朝天门和江北嘴(2017年5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这是重庆奉节县长江三峡的瞿塘峡一带景色(2019年3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这是安徽铜陵滨江生态公园一隅(2019年5月5日摄)。新华社发(郜小兵 摄)

  这是安庆市振风塔(2019年10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帆 摄)

  这是11月13日在四川省泸州市东门口长江边拍摄的红嘴鸥。新华社发(牟科 摄)

  这是8月14日拍摄的长江南源当曲河道(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俯瞰长江和汉江交汇处的湖北武汉汉口龙王庙江段(拼接照片,2017年7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船舶行驶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三峡翻坝物流园一带水域(4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罡 摄)

  这是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的“长江第一湾”(2019年3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这是长江干线宜昌段(2018年4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刘亚靖 摄)

  这是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附近的美景(2018年7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白田田 摄

  这是11月14日拍摄的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的江都水利枢纽(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船舶在湖北省武汉市阳逻港区水域行驶(2018年8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长江从崇明岛(前)和江苏省海门市之间流向大海(2019年11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这是江苏扬州润扬森林公园景色(2018年8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孟德龙 摄)

  这是上海陆家嘴风光(2017年4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韩爽

下辖法院

平江县法院 岳阳县法院 华容县法院 湘阴县法院 临湘市法院 汨罗市法院 岳阳楼区法院 云溪区法院 君山区法院 屈原管理区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