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要好的朋友,只因聚会时拼酒,其中一人醉酒后死亡,朋友成了冤家,后因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死者父母诉至法院,案件经过一审、二审后最终进入执行程序,双方矛盾又进一步激化。面对家庭并不富裕的被执行人,17万余元赔偿款能否执行到位?双方矛盾能否得到化解?且看平江法院的执行法官如何破解难题。
秦某与钟某系同村好友,2016年7月6日晚,秦某与其女友周某、好友王某一同在外玩耍,晚上10时许,秦某打电话约钟某吃夜宵。在钟某同意后,由王某驾驶摩托车接钟某一同前往平某所经营的夜宵店,在等待另一好友由某过程中,钟某自行回家拿来三瓶未开封的白酒,宵夜过程中,钟某、王某、由某三人将三瓶酒喝完。吃完夜宵后,因钟某醉酒且不能行走,由某、王某驾车将钟某送回家中,到钟某家后,因家中当时无其他人,两人便将钟某扶至卧室床上躺下,盖好被子后离开。第二天当钟某亲属到钟某家中查看时,发现钟某已经死亡,后经法医鉴定,钟某死亡原因系乙醇(酒精)中毒。此后,死者钟某父母将当晚一同宵夜的秦某、王某、由某、周某及夜宵店店主平某诉至法院。案件经一审、二审,法院认为死者钟某作为一个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对自己的饮酒和酒后行为后果负责,对其醉酒死亡负有重大过错,应承担主要责任。秦某、由某、王某、周某、平某在饮酒过程中对钟某未尽到相应的劝阻、提醒义务,承担次要责任。最终判决由秦某、由某、王某分别赔偿钟某父母5万余元;周某、平某分别赔偿钟某父母9千余元;秦某、由某、王某、周某、平某对赔偿义务互负连带赔偿责任。因秦某等人未按判决履行赔偿义务,死者钟某的父母向平江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在送达执行通知书的过程中,执行法官就感觉到这个案件比较棘手,几位被执行人因自身法律知识欠缺,均对法院判决不服,觉得这钱出得冤枉,极不配合法院执行。考虑到死者生前与几位被执行人均系好友,又住在同一个村子相隔不远,如果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并不利于化解双方矛盾。且事情发生后,部分村民对法院判决不理解,议论纷纷,要想执行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仅靠采取强制措施很难达到目的。为此,执行法官找到村委会负责人,希望村委会能配合法院组织召开一次公开的协调会,以达到既化解双方矛盾,又起到向村民进行法制宣传的目的。可要将想法付之实施却不容易,执行法官先后十余次前往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家中,才让双方同意进行和解。协调会召开当天,村委会的会议室坐满了双方亲属及前来旁听的村民,会上执行法官向大家详细讲解了相关法律规定,释明法院判决的法律依据,当场解答当事人在法律理解方面存在的疑惑。同时,告知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将承担的法律后果,并对双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将近三个小时的协调,几位被执行人终于同意支付赔偿款,申请执行人鉴于几位被执行人家庭情况亦表示同意分期履行,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
在几位被执行人按协议将所有赔偿款支付完毕后,当地村委会负责同志给执行法官打来了电话,他说:“这件事情发生以后,当事双方几个家庭矛盾激烈,加上大部分村民不懂法,对法院判决不理解,我们一直担心会引发更大的纠纷,幸亏法院工作做得细,不但化解了双方矛盾,还给村民们上了一堂法制教育课,效果那是相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