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秋,接到原汨罗纺织印染厂朋友的电话,告知当年同车间的朋友聚会,得到这个喜讯,我高兴地如约而至。
汨纺是著名国营大企业,曾是全省最佳经济效益企业之一。1970年正式投产,运行30余年,受市场经济冲击,破产倒闭。
时光荏苒,流年暗换。汨纺青春往事,如植入心中枝蔓,任岁月裁剪,沉静而不枯黄。
聚会东道主及出资人谭应健、肖湘生夫妇,不是大款,也不是企业家,是汨纺已下岗的双职工。他们慷慨解囊,就是为了一个真诚的愿望,与分别50年的老工友会面,了却惦念之心,延绵汨纺之情。
一场聚会,让我的思绪进入年华的穿越。
一、进 厂
1969年,十七岁的我,从知青中招工进厂。回想进厂情形,一波三折,悲喜交替,心情如过山车进入低谷,又转上地面,折腾成了一个个小故事。
提着装有简单生活用品的木箱,我兴奋地来到汨罗火车站,下车后到处望,怎么不见烟囱和厂房?七弯八拐来到办事处,才知道工厂在40多里外的营田镇,心凉了半截。
挤上开往汨纺的敞蓬车,从小就晕车的我,感到胃在倒海翻江。无精打采来到宿舍,难过得哭了起来。
心里空空的躺在上铺,不想吃饭,不想搭理人。下铺的人拍了拍我:“喂,到食堂呷饭去啵。”我摇摇头,没作声。下铺的她,从食堂端来份饭菜,送到床边。温暖快速地融化了我,她就是室友王建英。
心稍安定,又听说去湖北随县纺织厂培训,那里不通火车,只能坐长途汽车。又是坐汽车!?有晕车恐惧症的我,找到带队师傅,提了一个很幼稚的请求,能否不出去培训,留在厂里干什么都愿意。
管理新员工的头头,是有浓厚湘潭口音的张师傅,作报告时不用话筒,几百人的会场鸦雀无声,很有威信。
张师傅召集开会了,是讲培训的事。只听见他说:“咯次去随县纺织厂培训,有人提出不切(去),说是晕叉(车),咯怎么行呐……”我脑袋“嗡”的一下懵了,被抓典型了?这禾得了!听到有人在小声议论,我恨不得钻到地洞里。还好,没有点名。宣布第一批培训名单没有我,心里开始忐忑不安了。
第二批培训人员开会,召集人是上海口音的王师傅,我有点担心,不会受批评吧?他用带有磁性的嗓音宣布:“你们这次去培训的地方,是青岛国棉九厂,青岛是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哇!”会场有人欢呼,惊喜来得突然,心情一片晴朗。
二、岳阳麻子
不知从何时起,汨纺的岳阳人中,有个奇怪的称谓“麻子”。其他人百思不得其解。哪些人有此“雅号”我不知道。但英子、小琴、贵贵和我,被称“麻子”。
我们四人同时进厂,同分一个车间,同参加车间和厂宣传队演出。相处久了,说话随便,没大没小,互称“麻子”,都不介意。那是一段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
小英活泼开朗,喜欢跳舞,笑起来两个酒窝,我总喜欢多看两眼。她做事勤快麻利,担任落纱队长。
英子有小秘密,有时收到家中来信,看后就偷偷收起来,也不跟我们讲什么。听说英子是独生女,父母年迈体弱,住岳阳3517工厂。该厂青年工人肖哥,经常抽空去照顾,信就是肖哥寄来的。
我懵里懵懂逮住英子“审问”:“哎,听说你谈爱了,是不是那个姓肖的?”英子没隐瞒,说信是肖哥受父母之托写来的。“其实是我伢(爹)娘喜欢他,他有这个意思,我还冒考虑。”英子又补了一句。
一封电报催她回家。原来父母都病在家中,是肖哥翻窗进屋,将老人送进医院。
英子与肖哥结了婚,是我们四人中结婚最早的,第二年生下儿子贝贝。不久,英子调回3517工厂,一家人得以团圆。
贵贵有特色。从进厂认识到现在,发型冒变过。一头清爽的短发,干净利落。说话大大咧咧,为人直爽义气。父母都在铁路系统工作,是很吃香的“铁饭碗”。
贵贵和小琴分在同一宿舍上下铺。两人经常从上铺打闹到下铺。有次两人斗口角,小琴嘣出:“铁路上的铁痞子。”贵贵急了,一时找不出反击语。脑子一转,冒出句:“街巴佬。”把我们肚子都笑痛。只听说过“乡巴佬”,怎么整出个新词。
我调入岳阳工作不久,贵贵也调入岳阳铁路医院保卫科工作。好巧,我们俩上班的地方只隔一条马路。有次我去她办公室,刚坐下,她一溜烟跑出去,搞什么名堂?我有点愕然。很快她提着买的瓜子、花生、水果气喘喘走进来,客气得让我不好意思再去。后来我单位搬迁,再没机会享口福了。
20多年没见面。我打听到贵贵联系方式,手机拨了过去:“喂,是贵贵吗?”没片刻停留,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晓兰,亲爱的麻子,好想你哟。”令我感动。
小琴的头脑聪明,是我们三人公认的。学什么像什么,风趣幽默,不急不躁,招人喜欢。
我们爱听她扯谈,往往聊着聊着,话锋一转,把你带进沟里,逗我们一乐。
有次,我们端着饭盒敲敲打打去食堂,边吃边海四聊天。小琴突然说:“有个人问我,英雄两个字是什么意思。”我们好奇,不约而同地问:“你是怎么解释的?”
想想都不是几个字能说得通透的。
她很认真的说:“这还不晓得,是英雄的英,英雄的雄。”然后若无其事地去洗饭盒。
我们先一怔,后哈哈大笑,被小琴忽悠了。
岳阳地区歌舞团从汨纺调走一批文艺骨干,她是其中之一。歌舞团解散后,她分到金融系统工作。
我们从同一座城市出发,到小边山纺纱织布。用锦瑟年华,编织出最纯真友情。
半个世纪过去,我们又在同一个城市相聚。容颜已变,信赖和真诚没变。像圆圈从终点回到起点。两点重合,显得格外珍贵。建了个四人小群,群名很温馨,当然少不了“麻子”二字。
岳阳老话:“十麻九怪”。一层意思“精怪”,是灵泛、聪明的意思。另一层意思“作怪”,是矫情、“作”的意思。我们互称“麻子”,两者兼有,是善意的调侃。
三、金牌主持
50年后聚会现场,黄平的主持能力和风格,让我眼前一亮。
黄平曾是汨纺厂团委书记,层层选拔出的优秀人才,前途无量。企业的改制,遭遇下岗。她先后在湖南师大、新东方学校担任辅导员,融入社会,历练人生。
聚会隆重、热烈,如一场盛宴。一百多名远道而来的宾客,集结在长沙马驹塘农家乐。有汨纺人自己组建的乐队谭润芝、王崇惠、戴恢先、黄晓敏、刘自俊等到场助兴。有汨纺自己的摄影高手蒋荣楠、鲍力明、黄雪雪、易健波,为大家摄影照相。有汨纺自己的“舞神”黄保胜,“歌神”周家启、蒋惠茹,献舞献唱。
一首久远的厂歌《纺织姑娘》,在乐队的伴奏下,拉开联欢序幕。
黄平手持话筒,身着盛装,嗓音宏亮地热情开场:“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相识纺城意在天,情丝难断五十年。金秋时节,热烈欢迎飞越大洋,从澳大利亚而来的钮海林、葛燕敏夫妇,手捧紫荆花,从香港而来的黄海达、王翠娥夫妇,神采奕奕从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厦门等四面八方而来的汨纺人,欢迎你们!我们的朋友!”
一段感慨激昂,饱含深情的致词,感染和打动在场的每个人。其临场不乱、稳重大气的风格,不亚于专业的主持,带有当年团委书记风范。
汨纺人在长沙的大小聚会,都少不了黄平出场。我看过她另一场主持,风格迥然不同。上场来一段老长沙街头巷尾的叫卖声:“哎……小缽子甜酒啦。”“哎……头发夹子,老牌子针啦。”语气神态惟妙惟肖,逗得在座的各位捧腹大笑。她风趣幽默、独具一格的主持,给汨纺人带来一场场的欢笑和快乐,是公认的“金牌主持”。
四、热心书记
谭应建是“相识半世纪,牵挂五十年”主题聚会发起者,他是一位真诚又热心肠的人。如果把群比作一个家,他就像“家长。”把撒落四方的家里人,一个个领进门。
如果把汨纺人比作“小社区”,他就是“街道办主任”。事无巨细,只要想到了,就乐意去做,充满正能量。
九月七日聚会后制作的精美相册分发,是一件繁琐的事,他一人承担起来。为了方便领取,他事先约好地点时间,再搬到交通便利的五一绿化广场等候。居住外地和不方便来取的,一人一册义务快递。
长沙市老年协会开展《手机摄影比赛》活动,他积极支持,动员大家参赛。还时不时地将投票进度,写出来跟进发出。
谭应建会写作,经常写出与汨纺人相关随感文章发表出来。对他人写的文章及时转发,第一时间写出热评,予以鼓励。有人夸他是“评论家”时,他谦虚说:“我只是个快递员,传送汨纺的精神食粮。”
谭应建曾是汨纺车间的党总支书记,虽然现在是普通百姓,但他把昔日的好传统、好作风传承至今,是名符其实的热心好书记。
汨纺人把最美的年华、最好的精力、最灵巧的双手,投入到汨纺的生产建设,共创过汨纺辉煌。他们的汨纺情谊,不会因城市的远近,经历的不同而拉开距离。他们积极乐观面对生活,怀念过去,活在当下。
他们闪亮的人生,如小边山一抹似锦丹霞。
小边山的芦苇和灌木丛,仍伴着江风,春发枝,夏绚烂,秋静美,冬养息。郁郁葱葱,展示顽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