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屈原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积极推行“加减乘除”工作法,汇群英之智、聚群英之力、借群英之为,加强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不断把诉源治理生动实践引向深入。2022年,受理民商事案件797案,诉前成功调解318案。诉源治理工作经验作为全区唯一一家单位入选岳阳市营商环境蓝皮书。
一是全力做加法,构建综合治理大格局。以“实”字当先,瞄准深化诉源治理目标点、借力群英断是非工作法,成立领导小组,搭建工作专班,出台专项方案,强化经费保障,对诉源治理工作每月一调度、季度一会商、半年一小结、年度来考核,确保工作抓在点子上。以“融”字为要,自觉将诉源治理融入党委工作大局,发动全体员额法官和法官助理参与,把“群英断是非”工作法嵌入立案、审判、执行全流程和各环节,通过前端治本清源、中端风险防范、末端矛盾化解,激活诉源治理工作“一池春水”。以“联”字提质,持续完善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畅通常态联络通报渠道,实现力量整合、信息共享、资源互通。以调解平台“三进”工作为契机,在乡镇街道均设立了诉源治理工作站,健全特邀调解员和特邀调解组织名册,既将员额法官纳入乡镇“群英谱”,又将“五老”“五员”纳入法院调解“工作队”,做大诉源治理工作“朋友圈”。
二是倾力做减法,谱写定分止争惠民曲。强化“分调裁审”改革,树立未病勤预防、简案进门诊、繁案找专家理念,构建“诉源治理工作站+驻院调解工作室+法院综合审判庭”三层“漏斗式”矛盾纠纷化解网络。推行“引导式”把脉,根据诉源治理工作站群英申请,构建“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定期坐班制,明确司法确认联络员,提前介入、主动释法、源头化诉。2022年,共引导诉源治理工作站解纷334起,全区无讼村社区占比32%。创新“门诊式”调解,聘请政治素养高、工作经验足、群众口碑好的群英驻院调解,专门配备以调解人员姓名命名的调解工作室,将简易案件引流至诉前调解,通过“门诊式”服务将纠纷化解在诉前,实现走进一个厅,事务一站清。2022年,56.08%的民商事案件进入诉前调解程序,诉前调解成功率达71.14%,28.86%的纠纷虽未得到实质化解但均固定无争议事实。开设“住院式”治疗,由专业过硬、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员额法官牵头,特邀“群英谱”中的人民陪审员,指定“老中青”结合的专门团队承接简转繁案件办理工作,实行类案集中办理,建立示范诉讼模式,制作类案文书模板,实现案件繁案精审、类案同审。2022年,刑事案件发改率为0%,民事案件发改率为0.99%。
三是合力做乘法,架起沟通交流联心桥。精准普法走进群众心坎。定期分析研判纠纷类型,常态征求汇总群众关切,通过“公众开放日”“庭审法治课”“送法进社区”“发放宣传册”等形式,让群众“零距离”接受法治熏陶、让群英“沉浸式”感受法治文化。示范庭审开到田间地头。根据乡村社区申请、听取群英意见,选取有代表性和普法意义案件到乡村屋场现场开庭,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英代表和人民群众广泛旁听,树立裁判导向,通过一案示范促多案化解。释法析理贯彻诉讼全程。既重事前普法,又重事中明法,更重事后释法,在立案、庭审、宣判、执行、信访各个环节加强答疑解惑,根据案情适时邀请群英共同参与,2022年刑事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7.56%、民事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4.93%。
四是聚力做除法,打造快速解纷新引擎。数字赋能提速减负。综合发挥“移动微法院”“人民调解平台”“道交一体化平台”的作用,在诉源治理工作站安装视频连线设备,通过群英引导群众进行在线咨询、在线评估、在线分流、在线调解、在线确认,实现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让老百姓享受掌心上、家门口诉讼便利。2022年网上解纷310案,速裁、快审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27.47天。司法建议正本清源。加强对社会治理动态、诉讼高发领域、涉诉信访案件分析研判,聚焦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提出司法建议,强化编号管理、定期跟踪评估,确保建议得到回复、问题得到解决。信访治理维护稳定。推行涉诉信访跨域受理、首访登记、首接负责、节点管控,针对重点人员、重大问题、重要节点摸排梳理,通过法官讲法理、群英讲情理形式,妥善化解信访纠纷。